近日,在2014年本科招生考试中,报考图像与媒体艺术类的考生发现考的内容不再是以往考生 训练有素 的彩色静物,而换成了彩色头像,考生必须根据现场的模特创作。一些 临阵磨枪 的考生大呼 坑爹 ,因为没有两三年的系统学习,画好一个人的头像是不可能的。美院在考试中这一小小 变招 ,便将一些靠 突击 和 死记硬背 的学生挡在了 门外 。
每年艺考大军浩浩荡荡,其中不乏靠艺术特长 曲线救国 的考生,这些考生一般依赖几个月或一年的 模式化训练 来突击艺考。近年来,艺考路已越来越难走,文化成绩的门槛不断提高,各艺术院校也纷纷出招斗法 艺考投机 , 半路出家 的艺考生还能走多远?
现象:
半路出家 艺考生陷入模式化
奔着中国美术学院的盛名,17岁的娄底考生罗莉去年7月独自来到了杭州,开始了为期数月的美术课程考前突击。她坦言: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开始接触美术,在此之前,我甚至还不知道铅笔有软硬之分。 从罗莉的话中,便可得知她是众多走艺考 捷径 考生中的一员。
来之前,罗莉仔细对比了网络上的一些信息,选择了一家名为 老鹰画室 的培训机构。根据她事先搜集到的资料,培训机构的老师大多有着国美、央美等老牌美术院校的毕业背景,教学课程也全部围绕考试内容展开。到了培训机构,她才发现,班里像她这样 半路出家 开始美术绘画学习的占了绝大多数。
罗莉参加的是校考班学习,学费一期从7月份开始到来年的校考结束,一共需要27000元,吃住都在学校。 培训班里课堂上反复绘画的是静物和风景,大家一般做的也是这方面的练习,一期学习下来,同学们的水平大体相当。
在罗莉选择攻关美术前,全家人在一起费了一番思考。经过比较后,他们发现,美术专业招的人数多,相对好考。据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我省2013年共有22162名考生报名参加美术统考,比上一年增加了920人,是艺考中的 大头 。
许多 半路出家 的艺考生会首选文学编导、播音主持、表演、摄影、、模特空乘等这些可以进行突击,短、平、快的专业。而乐器、舞蹈等音乐类专业,需要很扎实的基础,很难速成,考生一般不敢选择。
思考:
流水线 培训扼杀创造力
记者采访发现, 裸考 的艺考生少之甚少,艺考生们几乎全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湖南某高校艺术教师周老师透露,许多培训班为了应对考试,多年来形成了一个模式化的套路,学生就像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只按照培训班的统一套路、统一方式来学习,这种 速成艺考 完全扼杀了学生本来的创造力、想象力。
以美术考试为例,美术考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素描、速写和色彩。许多考前突击的考生甚至有通过默写,将平时练习最多的某一类画的模样照搬出来。一般画室会将应试技巧教给学生,考生便依照这样的套路练上几个月。
模式化考试令艺术含金量大打折扣,也让许多高校陷入招生的窘境。电影学院考官就发现,许多学生受艺考班教授的 小品要有冲突 这一理念的影响,考生演小品时,动不动就哭和闹,模式化的表演,失去了灵性。而中国美院这一次的考试变化正是针对这类考生设置,该校招生办主任李都金说: 彩色静物考了十年,许多培训机构把培训搞得很僵化,这次的考试内容调整就是要打破应试考试的弊端,因为彩色头像对考生艺术感知力的要求远远高于静物,不是靠几个月的 临阵磨枪 就能够顺利完成的。
建议:
不要为升学盲目选择艺考
不论是从小热爱艺术,走上艺术学习道路,还是为了文凭走艺考捷径,都意味着需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艺考生刘乐的妈妈一路陪伴女儿考试,对此十分感慨。不单平时专业练习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联考开始后,每天早上5时起床更是常事,为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报考多所院校,在考场之间来回奔波。 我已经结束了六所学校的校考,这两天气温低,但舞蹈生也只能穿件单衣,声乐生则需穿着笨重的礼服,器乐生还得兼顾演奏器械,这其中的辛苦,没有参与过其中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刘乐刚考完一所学校的校考,提着大提琴的她,头上刘海还被渗出的汗水凝在额前。
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艺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艺术道路上肯定走不远。 专家提醒,随着艺考生人数逐年递增,非热门的艺术专业学生过于饱和,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艺术学院院长李毅松表示,那些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学生,哪怕获得了在大学里学习的机会,也会很难适应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