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野狐试答
题主好,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韵文体,介乎在诗歌和散文之间,赋起源于战国,胜于两汉,宋以后逐渐衰落。
一赋的起源
《周礼》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作“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赋”是铺的意思,《诗经》中的赋,作为铺陈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赋体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制,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的屈原。《离骚》、《九歌》等篇章,虽然并没有以赋来标示,但西汉刘向校书时称为“屈原赋”,后世也把屈原作为赋的鼻祖。
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开始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总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随时代发展有着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赋又有着一些具体的特点。
二两汉大赋
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始,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汉大赋一般都是长篇巨著,结构严密,气象宏大,文采飞扬,肃穆凝重,具有庙堂气息,被看作赋的正宗。汉大赋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典多,偏难字词很多,有以此夸示才学的嫌疑。汉赋是“劝百讽一”,劝帝王节俭,结果是以夸富和炫耀为主,汉大赋代表作有《上林赋》、《子虚赋》。
三魏晋骈赋
骈赋也叫排赋,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骈赋全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句组成,句式整齐,辞采华丽,富有音乐性,抒情性很强,一般都比较短小。魏晋南北朝骈赋著名的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淹的《恨赋》、《别赋》,鲍照的《芜城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文学的个性化色彩很强烈,名家辈出,佳作如云。
四唐代律赋
唐代科举考试已经很完备,赋列入到了国家考试的科目之中,于是产生了专用的试贴赋,也就是律赋。律赋是对骈赋在形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对声律和对仗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作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而失去了文学性的律赋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五 宋代文赋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从讲求形式的六朝骈赋向散文转变,出现了一些不太讲求对偶、音律、辞采、典故等形式的文章,这些文章清新自然,文质彬彬,兼具了先秦散文和六朝骈赋的优点,著名的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宋以后赋这种文学样式渐渐淡出,元、明有杂剧、传奇,明、清有小品文、章回小说,明清散文虽有唐宋派、桐城派,但在文学上已经不处于主导地位了。
六 我喜欢的赋
尼采说:“世间一切文学,余独爱以**者。”
我最喜欢的是《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这些赋既有着优美的文字,更有着一个活生生的作者站在背后,文字的背后有着他们的悲苦、辛酸,甚至血泪。
老师您好!我很高兴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句子的字数方面主要是四字或六字句;
2句式方面不仅追求错落有致,还追求骈偶
3语言方面追求声律谐协;
4文辞方面比较讲究藻饰与用典;
5内容方面,则倾向于写景,以景抒情。
我最喜欢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
例如曹植的《洛神赋》,描写洛神女之美的句子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华荣婀娜,令我忘餐。
读各位大文豪佳作,夜深深而不寐,思绵绵而增慕。
谢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我比较喜欢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中茂学校怎么样?
中山市坦洲中茂学校是一所全新九年一贯制高端民办学校。坐落于中山市“湾区新城”——坦洲。
中茂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室,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希沃”教学系统,全力打造智慧课堂,满足各类教学场景需求,让课堂更为丰盈灵动。学校倾力打造了二十多间专业功能室。这里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合唱室、美术室、生活体验室、创客活动室、心灵驿站等硬核的专业化多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孩子们在艺术、科技、美术等专业领域也能得到专业的教育,追逐每一个与众不同的梦想。
校还邀请了宁波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派名师导师冯铁山教授(宁波大学“荣华学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兼任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小学办学顾问等社会职务。
不错的学校。
中山市坦洲中茂学校,是一所全新的九年一贯制高端民办学校,坐落于中山市坦洲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毗邻珠海经济特区。学校以“幸福教育”为主题,以“学贯中西,根深叶茂”为育人理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设立六大校园文化节,致力于打造“三声”“四会”的课堂,让教育更适合学生需要和未来发展,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未来。
学校非常好
中山市坦洲中茂学校,是一所全新的九年一贯制高端民办学校,坐落于中山市坦洲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毗邻珠海经济特区,学校具有丰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经验的管理团队。中小学部所有管理人员均有15年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
“田楷”能成为与欧楷、柳体一样齐名的字体吗?
谢谢邀请!
关于“田楷”能否成为与欧楷、柳体一样齐名的字体,需要经过历史的检验,现在还不好轻易下结论。
就当下来看,田英章的“田楷”已自成一家,且又被国人追捧,尽管道内的一些人对“田楷”颇有微词,但仍阻挡不了大众学习“田楷”的热情。
那么,“田楷”究竟能不能成为与殴欧和柳体(柳楷)齐名的字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判断。
第一,“田楷” 是否有传统的根基作支撑。
大家知道,田英章的楷书师法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几十年来,田英章先生不但专心,专注临写《九成宫》,而且还潜心研究《九成宫》,可以说,田英章在继承《九成宫》上是花费了毕生精力的。最主要的是,田英章在欧楷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让大家一看字,就知道是田英章写的。关于这一点,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据了解,有不少学书者写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字,也没能成为自己的书法风格。
(上图为田英章楷书作品)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好字?好字,就是让人看后就想模仿,就想学的字。田英章的楷书,就是好字!为什么?因为大众看见他的字,就想照着学。
(上图为田英章楷书)
第二,笔法,字法是否有出处。
田英章的“田楷”,可谓是法度严谨的,用笔和结体已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凡仔细看过田英章楷书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笔到位,点画精道,结体美观,有形有神,其“势”虽无欧楷之险绝,但也恰到好处,且重心稳健。还有就是“田楷”神彩飞动,雅而不俗,中规中矩且不失灵性,每个字中都彰显着当代中国繁荣昌盛的景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气象。
(上图为田英章楷书作品)
鉴于以上两点,可以预测到田英章的“田楷”,一定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们的认可,会成为与欧楷、柳体一样齐名的字体的。
说明:以上为一家之言,实话实说,仅供讨论。另,本回答为手打原创,抄袭者请止步。
田英章的楷体肯定无法跟欧楷和柳楷相提并论,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如果把田楷跟欧楷、柳楷放在一起比较,简直就是对欧阳询和柳公权两位书法大师的侮辱。这两位书法大师的楷书是经历了上千年,被历史检验后,被广大学习者认同后,才被冠以欧楷和柳楷的。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田英章的楷书只是田粉们给戴在头上的光环,一是没有被书法界一致认可,二是还没有经历历史的评判,这样称之确实是井底之蛙的见识。如果这样不负责任胡乱吹捧的话,李英章可以把自己的楷书叫“李楷”,王英章可以把自己的楷书就“王楷”,但这样根本没用,自娱自乐而已。
田英章楷书
书法要想在历史上留名,必须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典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以往任何书法大师,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书法线条语言,是深入钻研传统之后,博采众长后的重新创造,是书家对书法的独特认识后的审美再创造。
柳公权·玄秘塔碑
反观田英章的楷书,是直接复制欧阳询的楷书结构,并且,他复制得相当蹩脚,只把欧体外形的平正森严学了点皮毛,始终无法领略欧体的内部韵味。欧体的内部韵味一是沉稳中有奇崛,二是峻峭中有活泼,在这些书法美学层面,田英章如同文盲,根本学不会,也看不到。
田英章楷书
所以,田英章的楷书写了几十年,仍然是那种四平八稳,匠气十足的形式,毫无结构章法的变化,以及审美趣味的变化,被社会各界人士称作“印刷体”也不足为奇。他无法突破自己这种印刷体书法,一是没能力,二是他对书法理论的认识有问题。
田英章楷书
确切地说,田英章的美学知识和文化修养相当欠缺。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呈现,也是一种文化修养的外延,更是对生活和时代的致敬。欧阳询和柳公权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善于从生活观念和时代意识中提取审美元素,把唐代那种积极向上、舂容大雅的国家气质融入到书法线条中,让书法生发出一种饱满的张力,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方面,田英章还差得很远。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我们共同交流意见。
田英章先生我想就不必我来多说了,如今学习书法的人可以说没有不知道的,他俨然成了当今学习欧楷的代表人物。
关于“田楷”,他曾经正面回答过,就是在他看来,称他的字为田楷是正常的,他觉得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他的字怎样,也不能说明他超越了古人,只是一种称谓,仅此而已!
看今天的书法爱好者,学习田楷的有多少呢?据悉不低于千万,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书法团体啊!而这么多人学习,也势必带来了不菲的经济价值。每每想到此,我总是会感到,把书法做到这样大的规模,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名利双收,我想也是前无古人的了。
当然了,近些年围绕着田英章的争议和话题也是接二连三的没有断过,诸如“田英章写的到底是不是欧楷”“田英章是当代欧楷第一人”“田英章的字是美术字”“田英章已经超过了欧阳询”等等。一度让田英章成为了书法界的明星,他的热度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田英章的“田楷”会自成一派,成为像“欧体”“柳体”那样万世流芳的字体吗?
在我看来,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我们看历史上留下来的书家的字,他们的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字确确实实是好的,还没见过丑书流传下来的,因为丑书不被人们承认,更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认可。古代肯定也有写得不好的人,但是我们见不到,这就是历史的一个选择。今天我们看田英章的字,他的字是美的,是没有问题的,是符合现代人对汉字的审美的,还有他的字不是现代一些人搞的丑书。所以,基于这一点,我觉得他的字是能流传下去的。我们的后代还会学习。
在我看来,田英章的字也是可以成为像“欧体”“柳体”那样的书体传世的,但是齐名是说不上的,田英章先生本人也不会承认,因为现代人的书法还没有超过古人的,一直都是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我觉得,田英章的书法已经具备了很多流传下去的条件,首先有了网络,他的字,资料就能很完整地保存下去,以后的人还会看到。再有就是他的书法可以说已经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了。这是一大批传播他书法的有生力量。
所以,综上所述,田英章的田楷流传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也还会有很多人学。只是还谈不上与欧阳询,柳公权齐名。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