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象征主义的绘画作品?

其實這個題目是非常大的。

我們知道,西洋藝術從開始都是在描繪經驗世界與個體隱密的內心世界中發展的。直到十九世紀末以後,人的潛意識與本能有關,成為精神結構中最核心的部分,強調潛意識有其真實獨立的內容與形成過程,個人的心理學說才由心靈說轉變成潛意識的精神理論。於是意識便有了新的繪畫語境的表達形式,這種方式使繪畫語境的表述為鏡子把潛意識凸現出來-直接顯現形象與思想源自個人的聯想與幻覺,表達的是個人內心的真實-在夢境與憂鬱中逃避與擯棄現實、攝影以及物質主義。象徵主義者們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因為他們認為社會是墮落的,想信唯靈論,在酒精與毒品中探索他們的想像世界。他們講究外表衣著時尚,談到時尚乃是現代派藝術的起源。

為什麼這樣講,時尚的東西本身就是向經典挑戰的產物,經典是正宗的文化權力。時尚是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一種反抗。因此,時尚永遠是在被替代的,一個時尚產生流行,很快又被下一個時尚所替代,從消費學的理論中,時尚永遠陳詞濫調,而只有在時尚最本質的革命-是時間長短中或是在移位中。所以,所謂現代主義藝術流派的存活的時間都不是很長(與傳統主流藝術相比),都帶有實驗性質。

而欣賞象徵主義繪畫應該把握兩點。一是,畫家們都在寻找幽靈,神話雖然是不死的傳說,但它卻在訴說著死去的冤魂內心的欲望。例如,阿爾諾徳.伯克林的《死亡之島》(作於1880年,存於菜萊比錫美術館),整個畫面呈現一種個人化的、陰森可怕的想像中的神話題材。這幅油畫有五個版本,表現出純粹、簡化的風格及其精准的筆錄呈現了一個意境:小舟帶著一個幽靈般的靈魂以及安放在棺材中的屍體滑向冥河之神斯提克斯,完成靈魂的最後之旅。二是,尋找那些業已失去了的世界,把顛倒了的世界再顛倒一次,讓瘋狂的世界可以再瘋狂。外部已經失去了尋找的象徵符號,就在內在去尋找。或者說,在感受事物的認知裏,更應深層地思考事物的本質,有關存在意義的思考。例如,愛德華.蒙克的《焦慮》(作於1894年,存於奧斯陸,蒙克愽物館),蒙克以繪畫形式,用炫紅與黑色系的感覺表現生存的痛苦。女人臉部因害怕的不安而變形,其他人的臉部側是接近溶解形象,彌漫在幾乎抽象的火红的帶有裝飾性的潮浪中構成背景,把神經質與焦慮的象徵主義形象呈現極度張力、表現至極致~


象征主义并未形成一种流派或是明确的团体,而是建立在审美倾向与思想主张上的艺术思潮,象征主义所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昏鸦说象征主义是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穷竭与反叛,也是在其基础上的延伸和另类表现。十九世纪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美学思想以及神秘主义成为了象征主义在思想内涵上的主要内容。
〖莫罗的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拉斐尔前派的唯美主义在形式上的变相解读,走向寓意、象征、隐喻、主观的晦涩表达,借助梦境和宗教神话题材来实现某种神秘的主观理念。

在十九世纪末西方世界普遍悲观沮丧、颓废绝望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象征主义思潮与美学暗合了敏感艺术家们逃避现实的客观事实。
〖夏凡纳作品〗

影响了以后众多流派和艺术走向的象征主义开创了新的审美形式,静谧而凝滞的空间;光怪陆离的光色;夸张概括的人物造型;神秘的东方装饰性;主观心理在气氛上地营造,这一切使得绘画艺术向着更加内在主观和个性自由的方向发展了。
〖克里姆特作品〗

象征主义成为了古典写实和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古典主义在写实领域最后的残存显现,自此古典再也没有影响广泛的思潮和流派了。现代艺术风起云涌的时代到来了。

著名的具有象征倾向的画家有:画家夏凡纳、莫罗、雷东、赫诺普夫、蒙克、勃克林、克里姆特……等等。

象征主义思想和风格形式最终融于表现主义与超现实等现代流派了,随着弗洛伊德、帕格森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梦境和象征、直觉与象征、本能和现实逐渐互相映照交错衍生出了新的审美样式与思想。

关于象征主义昏鸦就先说到这里吧,请大家不要吝啬关注和点赞哦,昏鸦飞掠而去喽。

象征主义画派解析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1885年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画家和作家不再致力于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不满足浪漫派的热情和煽动性。 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 他们以象征主义为名,对理想主义倾向的逆反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同时发展起来,他们追求具有安定感、稳静的艺术。象征派和古典主义相类似,主张没有动感更好。画中的人物形态以稳重正确为最好。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波特莱尔,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法国是19世纪绘画艺术的中心,在法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摩罗、夏凡纳与雷东。 法国画家彼埃·毕维·德·夏凡纳 (1824-1898)是近代象征派的巨匠。 在他的画作前面,似乎离开现实进入到美好、梦幻的世界。夏凡纳的艺术几乎没有动感,是一种气质影响,让人感到美。 鉴于他把重要的东西都赋予给了景观,并把这种氛围灌输到他的壁画里,他喜欢视野里都是熟悉的东西和地位低下的农村,通过他的描绘方式使他们更为高贵,这一点似乎很明显,因为夏凡纳研究了科罗特的作品。最后在最年轻的画家中,他发现了和他相似的有相同爱好的人,那就是在他的画中的模特。 在1852年夏凡纳第一次在沙龙举行画展,但是在后来他的画不断的被拒绝。那时他的作品已经非常的卓越,例如他的《萨洛米》或是他的《朱莉亚》,因为缺乏阴影而被震惊,由一个僧侣和拜占庭式的冷淡。在一八五九年的沙龙,他展示了《从狩猎中回来》在马赛的博物馆里,那是一个年轻的、英勇的、野蛮的活动。一个伟大的装饰人才在这些流浪品中变得越来越明显。

只有几百字却价格不菲的绘本,到底值不值得买?

我们现在亲子阅读所采用的绘本,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自从17世纪开始诞生于欧洲绘本,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迎来黄金时代的发展。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惑,一本薄薄的绘本,文字部分可能不到两百字,却卖三四十块,真的值得吗?

当然值得了,一本绘本是否配得上它的价格,文字恰恰是最低的考量,否则,你可能需要的不是绘本,而是字典了(开玩笑)。

其实,我想说的是,绘本本来就是针对低龄幼儿设计的阅读,插画为主,文字为辅,正是它最鲜明的特色。研究也表明,孩子在幼儿阶段,视觉上对颜色更敏感,所以,很多绘本的插画都非常讲究,也更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视觉体验。

而且,在我们的文学体裁中,诗歌的字数是最少的,但恰恰的最凝练,最需要作者狠下功夫的,诗歌也被誉为语言最高超的技艺。绘本也是一样,它的字数非常少,但对内容要求却是非常高,而且诗歌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但绘本作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儿童知识,能站在儿童角度进行创作,所以很多绘本作者都是儿童文学家。

比如风靡全世界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两三百字,却将孩子爱比较的心理和描述人类情感的爱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想象一下你在陪伴孩子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你会怎么在绘本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绘本只是提供了一个文本视角,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亲子阅读更重要的是,身为父母,我们愿意透过这个故事,给孩子延伸更多的是什么,向孩子介绍和分享自己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三观,这也是亲子共读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当然,如果觉得绘本昂贵,租绘本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或者周末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亲子阅读。

第一次回答悟空问答时看了别人的回答。因为平时回答问题时都不看其他人的回答,以免影响自己的思路。这个问题之所以先看别人的回答是因为我猜测大部分人会回答题主:值。而且一般会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计成本,因为知识无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同时认识很多字,这些相对于买绘本的那些钱,是非常划算的。

而我是那类为数不多的认为不值的人之一。我认为不值的原因在于:三岁以前的孩子读绘本毫无意义,既不认得字,自然学不到什么。三岁以后的孩子如果只是父母读给孩子听,他听的是内容,那么需不需要绘本这种形式呢? 随便下载一个APP,或者一本其他的儿童故事(不一定是绘本),由父母读给孩子听,一样有效果。

要知道,吸引孩子兴趣的不是绘本的形式、包装、图案,而是绘本里面的内容。教育孩子那些价值观,做人的道理,更不是靠图案和包装,依然是靠内容。事实上,绘本如此昂贵,卖点恰恰是形式、包装和图案。你觉得他值在哪里?

通过绘本来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当然可以,但是一本绘本区区几百字,小孩能从里面学到什么? 不停的换绘本,以小孩的接受能力,效果能有多少?

我家倆大爷一本唐诗,读了三个月,目前学会100多首,每天自己朗读一个半小时,由于汉字描红本的启蒙汉字就那么几个,已经满足不了孩子学习写字的需求,我又给他们买了本字典,每次他问我某个字怎么写时(主要问笔顺),我就带他一起查字典。然后从字典里学习。现在他们快独立掌握查字典了。他们四岁,九月份进入幼儿园之前识字为零,目前为止一本绘本没看过。已经能独立朗读唐诗,也就意味着大部分唐诗的字他们认得。

仅仅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绘本是一个选择,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从效果和性价比来看,一本绘本几十上百块,毫无价值。

当然,土豪无视。

刚开始给我家宝贝买绘本的时候,我也觉得每本绘本贵,字没几个,价格却从几十到上百,可是在后续的亲子阅读中,我发现这个投资是值得的,一年四位数不到的绘本支出,收获的高效亲子陪伴效果,比一年五位数早教中心的投资要划算多了~

至于成人是否能从绘本中有收获,这么说吧,同一本绘本,可能我们从亲子阅读中收获到更多以前忽略的东西~年初买了一本绘本,《极地重生》,讲述的是沙克尔顿带领团队南极探险,遭遇风险,近两年的绝地求生,最终全队人员在沙克尔顿带领下全部脱险获救的故事,孩子们可能关注故事情节,故事细节,以及沙克尔顿团队的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作为成人的我们,同一本书,同一个故事,如果能深层次的探讨沙克尔顿的团队领导力,危机处理机制,进而是团队打造核心要素,不也是收获吗?

无论花多少钱买一本书,能有收获就是值得,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