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题:全班有50人,其中会弹琴有35人,会跳舞有40人,会游泳有38人,全会的有多少人?

思路1:不会弹琴的有50-35=15人不会跳舞的有50-40=10人不会游泳的有50-38=12人因为要求至少有多少人全会,那首先假设绝大多数人都只一项不会而且没有全不会的,这样全会的人就会少,否则至多有35人全会了15+10+12=37人,这37人各不会一项那么50-37=13人,这13人就是三项全会的了思路2:三种技能一共有35+40+38=113人次会假设50人都只会两种而且没有全不会的还剩113-50*2=13人所以最少13人全会,最多自然就是35人了

三年级数学题: 一桶油,连桶称共30千克;倒出一半的油,连桶称还有16千克。桶里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一桶油,连桶称共30千克;倒出一半的油,连桶称还有16千克。桶里原来有油28千克。根据题意列算式:(30-16)×2=14×2=28(千克)所以桶里原来有油28千克扩展资料:乘法计算中,几个数的积乘一个数,可以让积里的任意一个因数乘这个数,再和其他数相乘。例如:(25×3 × 9)×4=25×4×3×9=2700。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让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例如: (137-125)×8=137×8-125×8=96。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同一侧多少米

①两家在学校的同一侧,相距50米;100-50=50米。②两家在学校的两侧,相距150米;100+50=150米。

三年级数学题:篮球比足球多16个,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足球=16÷(3-1)=8个 篮球=8×3=24个

三年级数学题一罐糖180颗,吃掉的比剩下的多60颗,剩下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多少颗糖?

一块糖180颗,吃掉的比剩下的多60颗,(180-60)÷2=60 60+60=120那么吃掉的是120颗,剩下的是60颗,剩下的60颗平均分成三份,那么每份是20颗。60÷3=20这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对提前学、系统学数学有很大的意义。而乘除就是接下去广大小学生们必过的一关,在这里我把多年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       首先说说乘除和加减的衔接。在教加减的时候就要适当输入一些必要的概念,比如说加法的交换律和逆运算的概念,这些基本的概念会类比帮助理解乘除法。具体来说3+2=5也可以写成2+3=5;3+2=5和3=5-2是一个事情的正反两种说法。甚至在教加减的时候就适当地引入从加法到乘法的等价转换。比如:3+3+3=3*3。而加减法要一路教到大数加减,不要间断。并且加强进退位的加减练习。当加减会了就应该开始教乘法和除法,而不应该当中间隔很多年,间隔时间长会影响概念的理解,而习惯性思维会让学习新的运算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