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几部分组成?有这方面的系统性总结归纳吗?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的文化文明史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唯一存留并仍然发展的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是道德观,语言,诗歌和艺术(含地方汉方言 ,地方民歌,地方音乐,地方戏剧),中医,烹调,汉字,国画,书法,戏剧,曲艺等等。虽然经历了多次野蛮外族的入侵与杀戳,但她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先进性不但没有被灭亡,反而同化了了外来的入侵者。所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也不断地吸取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粹部分,使得中华文化更加先进,更加有传承意义。

2011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的道教部分,对传承数千年的中华道教法术有明确阐述,原文如下:“作为中国本土唯一的宗教,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道教法术不是巫术、迷信。”

宫玉海教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宫教授说,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原型,乃是“五帝”中顺序排第二的颛顼。他是轩辕黄帝之孙,少昊之侄儿,其父是“降居弱水”的昌意。

一群世界级协会的老专家老学者,云集北京,发起了一个“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物环球讲座”。大谈什么“英文的26个字母的原型,都是中文的偏旁部首”,又或者“至少5000多个英文单词的发音和意思全部来自中文”。他们说,字母A是来源于甲骨文“命”的上半部分。字母B,其实就是汉字里的耳朵旁的变形。理由?他们长得像啊。还有一个,英文单词go也是来源于我们的汉语。理由也很简单,遛狗的人都深有体会,只要一声号令“狗!”“狗!”,足下小狗必然撒腿而前。故此,英文里有“前进”之意的go,正源于此。明白了没有,英文字母二十有六,英文单词五千余,无一不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这个那是提问,简直可以写书了?

我是这样认为的,走老百姓视觉。

第一,老百姓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应该包括普通人日常的节日,风俗,节气等等,凡事老祖宗留下的旧俗,规矩,包涵尊老爱幼等等各种美德。

第二,论语,中庸为代表的书籍。各种文化典籍,永乐大典,乾隆四库全书为代表,所有中国的古典名著都包含了。这些记载了几千的文化,礼仪,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就不展开了。

第三,就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准则。说白一点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个大到国家的行为准则,怎么跟别国相处。小到每个人是不是都受传统文化影响。

总之,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民族之魂

上一个好的大学(985、211)与一个普通大学(普通一本)有什么区别?

能考上211.985重点高校,可以说是很多考生的心愿,不过有时现实很残酷,多年的付出仅仅几分之差让你与这样的高校失之交臂。这么多学生挤破头要往里面去,那么它们比普通的一本有什么优势呢?

回答以上问题我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985、211重点院校?

985大学”来源”985工程“,也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是***于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中产生的。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等学校共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后相继添加,截至2013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211大学”来源”211工程“。“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其实985、211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所涉及的专业课程都一样,不同的是师资,影响力,硬件设施和社会重视程度等。

通过以上的解释大家可以看出国家对211、985重点大学投入更多,有超强的软硬件和优秀的师资。在这儿的学生,有良好的学校环境,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从在职研领域来看,重点院校的凝聚力更强,众多在职人员报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百分之二百是选择名校。相比之下普通一本则没有这些优势,但是有的普通一本中好的专业还是很强势的,不论在设备、资金、师资上院校都有侧重,这个也是学生们积极竞争的一项。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我国的985.211高校的影响力明显高于一般本科院校。985.211高校在今后报送研究生方面优势于其他院校。即使申请国外学习和进修也比其他院校容易通过。

重点说一下在就业方面985.211高校比普通院校的优势。

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直接就是面对985.211高校的,好的大型企业只在重点高校或者是企业认可的高校招聘,其他普通高校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学校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只有企业认可你现在的毕业生,以后的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机会。

不仅在就业上有这么大的区别,在工资待遇上也有区别,同时进入一家企业上班,有时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院校毕业的学生。

我同事家的儿子中央美术学院毕业,通过校园招聘直接进入通用汽车总公司上班,月工资过万。而同年毕业的美术生很多在家待业啃老。

总之,985.211重点高校与普通一本区别很大。我们可以随便选一个985大学校园走一趟,再到一个一本院校逛一下,你就能感觉出不论在校园风景,校园硬件以及学生的气质学风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说,孩子们为了自己的未来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进入重点院校深造。

●知名度

一个好的大学的知名度是比较高的,而普通大学的知名度可能就一般了。在一个省内,那些比较好的大学知名度往往是比较高的,普通人都知道省内的一些985、 211大学的名字,另外还知道一些行业专门高校的名字,其他高校的名字可能就不太了解了;放在外省的话,可能他们只知道这个省份的前几名高校而已。一所普通大学在本省,可能还稍微有一点点知名度,如果放在外省的话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人知道。

●学习氛围

好大学的学习氛围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些学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聚在一起也就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一所高校的学习氛围好的话,大家都能够比较自觉地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这对大学生的将来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假如一个学生是在普通大学上大学的话,学校里面的学习范围可能并不是那么的好,一个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可能也会很容易受到周边同学的影响,容易在大学里面产生堕落思维;一个大学生如果开始慢慢堕落的话,那他的整个大学4年就荒废了,专业课学不好对将来的就业是很不利的。

●学生人数、校园面积

一般好大学的招生人数是很多的,相对应的学校的校园面积也是很大的,学生在这样的大学里面上大学也更有上大学的感觉,从宿舍到教室上课,可能还要骑自行车、电动车。学生如果是在普通大学上大学的话,学校的招生规模比较小,校园面积也比较小,可能从宿舍到教室上课走路只需要几分钟而已。

●平台

好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们在这样的大学里面上大学能够接触到不一样的东西;这类大学的实验设备是很先进的,可能本科生就可以进实验室做实验,甚至可以参与一些导师的项目;学生在这样的大学里面可以学到更好的专业课知识,这对他们的将来就业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自信心

学生如果是在一个好大学上大学的话,学生也更有自信心,他们会珍惜自己上大学的机会,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更好地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他们也更加有自信心,争取进入更好的单位上班。

●保研率

一般好大学的保研率是比较高的,更好的大学保研率越高,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一个班可能就有十几个人保送研究生。学生如果是在一般大学上大学的话,保研率是相当低的,甚至一个学院才只有几个保研名额而已,而且还是保送本学院的研究生。

●考研比例

学生如果是在好大学上大学的话,学校里面的考研比例也是比较高的,如果周边的人都在考研的话,大学生也是容易被带动起来参加考研的。一般越好的大学继续深造的比例就更高,而一般大学考研比例就很一般了,当然像曲阜师范大学这样的考研名校除外。

●就业情况

学生如果是在好大学上大学的话,将来的就业情况都是很不错的,很多都是去国企、世界500强企业上班。而如果学生是在一般大学上大学的话,将来就业情况可能会略差一些。

看到您的提问,我又想起我的曾经。咱们的境遇差不多,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在知道上看见这条提问时真的是忍不住过来发表些见解,仅供您参考,望您今后不存遗憾。若是去211院校只能去一个自己不喜欢和很一般的专业,例如某211院校的哲学和数学专业等,那么毕业时你头顶上那211的光环也会毫无用处,相反您选择的普本院校中的强势优势专业,那么在毕业的时候,你会觉着自己被社会认可,就业会非常容易,发展应该也不会太差。其实就像郑州大学的数学专业和河南理工的土木比较一样(只是举例),显然土木就业更好些,社会认可度稍高些,就业层面更广些。但是您若是可以报考211院校的中档专业,例如电气、自动化、金融学等去比较普本院校的最强势专业的话,那么您仍然可以选择211院校。总之一句话,不必为了211这个名头而选择一个很不理想的专业,但是可以选择一个211中一般的专业(至少好就业,社会认可面广)。而其实最终个人的前程选择哪个是对的,只有天知道。仅供参考

中国象棋的由来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的?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具体年代无从考证。象棋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楚辞.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这样词句记载。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可见,象棋的创作时期是要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但是,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因此,当时的象棋名字叫六博。

至于后来韩信创作象棋,只是一个传说,无从考证。楚河汉界的叫法,也是后来加上的。总之,中国象棋汇聚了中华民族古今棋迷的智慧,到现在已经流行到中国的大街小巷,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娱乐项目。

说起象棋,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甚至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上象棋培训班,而能下得了一手好象棋,也会被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内心是否能够静下来的因素之一,可见象棋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占有很高的地位的。

中国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

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简单地说,战国时候的楚国,一般宴会结束了,大家就会玩一个叫象棋的游戏,分黑白两方,各六枚棋子,都是用象牙做的,一共十二枚。这是上古时代和象棋同名的一个东西,但它没有棋盘,是一种投掷类游戏,不是象棋。

今天这个象棋的雏形,据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的北周,当时的名字叫“象戏”。这时开始出现棋盘、棋子,棋盘是纵横交错的网格,棋子是日、月、星、辰。北周人还专门为象戏写过专著,《象经》《象戏经赋》。

关于象棋的来历,有一个很流行的传说,说是韩信发明的。说韩信帮刘邦打下江山后,狡兔死走狗烹了,被吕后逮捕起来,投进监狱。狱卒看韩信这么个大英雄竟然也沦落到这个下场,很同情他。狱卒就跟韩信说:“韩哥啊,你这么厉害,传授我一点东西呗。”

韩信说:“我都要死了,传授个毛啊。”

狱卒说:“你那么会打仗,用兵如神,如果你的兵法失传了,岂不是天大的遗憾吗?”

韩信想了想也对,应该把自己的兵法传承下去,但是又没时间写书,就跟狱卒说:“拿纸来。”

韩信就在纸上画了纵横交错的线,画了一些子,跟狱卒说:“这就是我排兵布阵的图,你好好研究一下,里面千变万化,我的兵法全在里面。”

狱卒拿到这个很高兴,就把这个传下来了,韩信画的线就演变为象棋的棋盘,画的子就是棋子。

这就是韩信发明象棋的大概情况。这个故事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它是扯淡的。中国人有一种情节,喜欢把一些事情附会在某个历史名人身上,弄得很玄乎的样子。之所以会有人编这个传说,纯粹是因为象棋棋盘上写着四个字:楚河汉界。楚汉时期最牛逼的军事家就是韩信了,就拿韩信造谣。

把象戏进一步改造成象棋的时代是唐朝,象棋在我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这和今天的象棋已经非常相似了。

象棋之所以叫象棋,就是这个原因。这个“象”字,不是大象的象,而是象征的象,这是一种象征沙场战斗的游戏,在棋盘上运子就好像在战场上排兵布阵一样。所以象棋不叫马棋,它不是动物的意思。象棋也不叫车漆,士棋,帅棋,因为它的名字和它所包含的棋子也没有关系。它是一种象征。

现代象棋的真正定型期在宋朝。宋朝理学家程颢写过一首诗赞扬象棋,里面提到了象棋里的棋子:

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宋朝象棋定型后,元明清时代就成了象棋的热潮期,大家的技术水平都在提高,这段时间诞生了很多象棋攻略,最有名的就是《橘中秘》《梅花谱》,教你怎么下象棋,和现在的游戏攻略一样。

到了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的“将”改为“帅”,和现代中国象棋一样了。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心武残篇》、《梅花泉》、《韬元机略》、《百变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等。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开创了迄今三百余年“马炮争雄”的历史篇章。

不仅如此,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千里独行和蚯蚓降龙”也都是在清代完成的。这四个排局各具特色,但都是围绕车、马、炮、兵相互配合而展开,这些排局迄今为止仍然是公认的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可以说清代是古代象棋发展理论和技术战术水平达到巅峰的历史阶段。

象棋起源中国例证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578 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 · 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宣称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下象棋的说法,则为以讹传讹,根据《唐国史补》、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谏”、《狄仁杰传》、《天中记》、《渊鉴类函》,武则天是梦见下双陆棋。"武后尝问狄仁杰云:「朕昨夜梦与人双陆,频不见胜,何也?」对曰:「双陆输者,盖为宫中无子,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虚储位哉?」"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宋代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据发现的宋代象棋实物,一副象棋正是32子,其中,将2枚,士4枚,象4枚,马4枚,车4枚,炮4枚,卒10枚,双方各16枚,棋正面刻上楷体汉字,背面刻有相应的图案。元代象棋已演变为今天的黑卒红兵制度。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

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一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 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 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 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50 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王天一等最为著名。

世界上的四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有中军帐(九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结语

象棋运动历史悠久,老少皆宜,广受人们喜爱,因此还出现了许多关于象棋的俗语,如:一盘象棋下三天——棋逢对手;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象棋棋子线上走——格格不入等,十分具有趣味性。

世界三大棋, 象棋、围棋、国际象棋, 中国占了二棋。中国文化是人类世界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 一直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 为世人所触目. 就象棋、围棋而言,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 不但使历代的棋人痴迷不已, 而且深入民心,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如同诗歌使中国有“诗国”的美称一样, 棋艺的繁荣, 也使中国拥有“棋国”的美誉.本文只谈象棋. 只谈象棋里的中国文化意蕴。

中国象棋是二人博弈的游戏。这种游戏的代表还有围棋、憋死人等,有些游戏品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史书记载中了。

中国象棋具有较完备的角色、成熟的规则和战法,是由某种比较古老的博弈游戏发展而来。

从象棋所设计的角色中可以看到,车马将兵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部队设置,甚至砲这种象棋专用名词也最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当时是抛石机,可以将石块远距离抛射,用于砸毁设施或人员。唐朝时火药诞生,此后的抛石机变成了抛火药装填的炮弹,威力凶猛。成型的火炮则最早出现于北宋。

象同样是一种威猛的战斗力量,较早记录同南方各国作战时出现以象为兵的是宋朝。

所以由以上分析大致可以推出象棋雏形最早出现在北宋并被文人士子完善后应用至今。

至于楚河汉界的设置是因为汉业盛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和强大,而汉楚之争也是阵列对战、旗帜鲜明,更有张良范增等名相相佐,堪称力量对比相当、你挣我抢对阵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