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看到这个名字,基本上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燕云十六州”被这厮送出去了!石敬瑭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罪人,早已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恥辱柱上!
公元892年,石敬瑭出生于山西太原。当时已经是大唐末期,十五年后,唐朝政权为朱温颠覆。
长大成人后的石敬瑭练就了一身能耐,善于弓马骑射、攻杀部守,成为后唐的重要将领,得到后唐庄宗李存勖,和明宗李嗣源两位帝王的信任与倚重,并成为明宗的驸马。
后唐末帝李从珂执政时,石敬瑭受到猜疑,君臣发生牴牾,石敬瑭所部遭到李从珂攻击。
公元936年,石敬瑭为保住权势和富裕生活,投靠了契丹君主耶律德光。在小他十几岁的耶律德光面前,以”儿皇”自称,姿态丑陋得令人唾弃,就连他的部下都觉得挂不住面子。
更令人愤怒的是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自此,”燕云十六州”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块剧痛的伤痕!
”燕云十六州”亦称”幽云十六州”,包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全境,总面积有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
“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后,中原王朝北方门户洞开,再无天然屏障,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随时可以踏入中原。
为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后的中原王朝付出了数百年的努力,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才将“燕云十六州“收回。
因为石敬瑭属于沙陀部族,非汉族人,把他塞进“汉奸“的行列,又有些勉强!总之,石敬瑭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
提到石敬瑭,可能每个对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劣迹。为了当上皇帝,他向契丹称臣割地,拱手送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幽云十六州,并自称“儿皇帝”,对契丹毕恭毕敬,有求必应,最终在担惊受怕重死去,其一生可谓屈辱之至。那么,史称儿皇帝的千古罪人石敬瑭,真的是最耻辱的汉奸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口庞大,出现一些汉奸走狗也不足为奇,可要想做到像石敬瑭这样丧权辱国,低三下四,可谓难上加难,笔者认为,石敬瑭可以竞争最耻辱汉奸的头名。
其实,石敬瑭是汉奸这一说法存在一个小小的瑕疵,那就是石敬瑭根本不是汉人,他是沙陀族人。《旧五代史》中称,他是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但欧阳修主编的《新五代史》中则说:“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石敬瑭之父的名字很明显并非汉名,其血统也就基本上和汉族扯不上关系,更别说高攀汉时名臣了。
景福元年(892),石敬瑭出生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根据《新五代史》记载:“敬瑭为人沈厚寡言,明宗爱之,妻以女,是为永宁公主,由是常隶明宗帐下,号左射军。”因为为人踏实低调,石敬瑭得到了后来当了皇帝的代州刺史李嗣源的重用,还娶了他的女儿。
他跟随李存勖征战,李存勖不慎被敌军围困,危急时刻,“敬瑭以十余骑横槊驰击,取之以旋。庄宗拊其背而壮之。”从此声名远扬。后来,他靠着自己的才智和武勇立下许多战功,多次带领一小队人马进行突击任务,并救李嗣源、李存勖于危难关头。
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而石敬瑭的功劳在开国功臣中数一数二,只是因为不爱邀功所以地位并不显赫。可就如白居易诗中所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石敬瑭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李存勖、李嗣源相继去世后,皇位传到了李从珂。李从珂十分戒备石敬瑭,处处打压怀疑,于是石敬瑭便早做准备,暗中联系契丹主耶律德光。清泰三年(936),李从珂派出大军讨伐,石敬瑭向契丹许诺称臣、称子,割地、纳贡。于是“契丹耶律德光入自雁门,与唐兵战,敬达大败。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天福元年(936),辽主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则毫不犹豫地送出幽云十六州,并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年年进贡。天福七年(942),在外有契丹肆无忌惮,内有权臣刘知远拥兵自重的局势下,石敬瑭郁郁而终,死得十分窝囊。
“汉奸”一词原本是指汉族的败类,但后来泛指中华民族中背叛祖国和同胞的人。这样看来,石敬瑭无疑是个大汉奸。他为了和同为中原人的后唐争权,还敞开国门让契丹人进入,并割让土地,缴纳财物,认贼作父。要论起历史上最为耻辱的汉奸,他一定占有一席之地。
石敬瑭(892——942年)沙陀族(西突厥别部)人。沙陀部族本来游牧于西域(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一带,后辗转向东迁徙到盐州(今陕西定边),是个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唐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出生在太原汾阳。
剽悍善战,位高权重
石敬瑭出生的年代是一个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时代。彼时李唐王朝早已名存实亡, 藩镇割据、争夺地盘的战争愈演愈烈,兵连祸结,岁无宁日。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拥兵自重的武夫悍将主宰一切。沙陀人本是重武轻文的民族,石敬瑭也不例外,他自幼跟随其父习武,长大后练就一身过硬的骑射功夫。据史料记载,石敬瑭性格沉稳,寡言语,习练武艺之余,还能读点兵书,在不重视文化的沙陀人中明显与众不同,时任代州(山西代县)刺史的李克用之义子李嗣源颇为器重他,将他招为女婿。后李存瑁听说石敬瑭能骑善射, 把他倚为左右。李嗣源也把他攫为侍卫亲军总管,将其视为心腹亲信。
石敬瑭随李存瑁出生入死,东征西伐,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存瑁建立后唐做了皇帝后,却没有封他一官半职,他仍在李嗣源麾下任左射军(卫队)督领,功高而不赏,石敬瑭心中怨愤不已,但他从未流露出一丝一毫不满情绪,而是在默默等待局势变化。其实,和他一样饱受冷落、猜忌的功臣宿将不乏其人,譬如他的丈人、功居第一的李嗣源。
同光三年,李嗣源、石敬瑭利用平定赵在礼叛乱的机会,发起反戈一击,石敬瑭率800骁骑突然捣入大梁城 (开封),射死猝不及防的后唐庄宗李存瑁,拥戴李嗣源做了皇帝,李嗣源到洛阳登基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石敬瑭拥戴有功,又是明宗女婿,皇亲国戚,功高勋重,因此能在朝廷内部激烈的权斗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庄宗李嗣源在位末期,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番汉兵马大总管等要职。在内他是后唐军队的最高统帅,在外则是戍守边关的封疆大吏、国防中坚。
这段时期的石敬瑭,权势煊赫,势焰熏天。
被逼造反 ,甘当儿皇
到后唐末帝李从珂在位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实力雄厚,渐生不臣之心,李从珂察觉后如芒刺在背,于是和亲信谋划削弱石敬瑭的兵权。石敬瑭以体虚多病为由,上奏朝廷请调外藩,以此试探李从珂对他的真实态度。
清泰三年(936)五月,后唐末帝李从珂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降旨催促他立刻赴太原就任。石敬瑭怀疑李从珂已经对自己有了猜忌之心,干脆铤而走险,举兵反叛。
石敬瑭扯旗造反,后唐朝廷大军立刻前来镇压。石敬瑭的军队不是后唐政府军的对手,屡遭挫败,只能龟缩在太原城里,他的一些部将也不愿和朝廷作对,军心不稳,士气涣散,石敬瑭见大势不妙,遂向契丹(辽)求援。
九月,辽主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号称30万,自扬武谷向南,不几天就驰到太原城下。次日,契丹军发起突然袭击,后唐军大败亏输,步卒被击杀万人,骑兵逃得快,遂得以幸免。是役,有一千唐军弃械投降,石敬瑭下令将其全部处死,太原之围方解。
辽主耶律德光于十一月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 。册封典礼上,44岁的石敬瑭拜倒在年仅33岁的耶律德光脚下,口称“儿臣拜见父皇” ,耶律德光喜形于色,石敬瑭则低声下气、毕恭毕敬,真像对待亲爹老子一样。围观者见状无不瞠目结舌,既想笑,又想呕。
石敬瑭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并在天福三年 (93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割让幽(燕)云十六州,遂成中原汉家心中永远的痛
燕云十六州主要指今天的河北、北京地区,它的得失对于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石敬瑭为达称帝目的,甘当儿皇,借助契丹的兵力,消灭了后唐,李从珂自焚殉国,石敬瑭登上帝位,在契丹的帮助下建立后晋。
作为交换以及回报,石敬瑭称帝后即将幽、蓟、檀、涿、瀛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即为燕(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使广袤的华北平原在后晋乃至北宋时均无险可守,从其地理环境上看,又给契丹、女真乃至后来的蒙古进攻中原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等于为这些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虽然周世宗柴荣时曾经收复了瀛、莫二州,但其他十四州长期未能收复。北宋也曾连年用兵,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都被辽军击退。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兴起后,从辽的手中夺占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绝大部分州县。为了取回燕京(幽都),宋王朝被迫以岁输二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加上燕京代税钱一百万缗,才从金人手中赎买回一座空城。直到北宋宣徽五年,由于燕云十六州中不少汉人守将归附宋朝,十六州这才全部回归中土。但仅仅两年后,金军大举南侵,就连宋朝的国都汴京都被其一举攻陷,燕云十六州自然重新又被金国所占。
认贼作父,留下万世骂名
史载,石敬瑭在位七年,始终对契丹谄媚奉承,柔顺的像只绵羊。他给耶律德光写信,每次都用“表”,自己称臣,自谦为“儿皇帝”。每次契丹使臣到后晋,他都亲自招待,恪尽儿臣之礼。天福三年(938)十月,契丹主册其为“英武明义皇帝” ,褒赞他“深明父子大义”,他激动的发抖,兴奋莫名,命左右金吾、六军仪仗吹吹打打、轰轰烈烈地把册封诏书迎到崇元殿,以陈列供奉。
石敬瑭既是皇帝又是奴才,既是羊又是狼,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一个集高贵与卑贱、软弱与残暴于一身的人物。他在位七年,为人所鄙夷,像范延光一样对他不服,不愿受其辖制,暗中觊觎其皇位的人决不在少数,许多藩镇表面对他恭顺,暗地里却对其不屑,阳奉阴违甚至阴欲谋反者也大有人在。“父皇”耶律德光更不把他放在眼里,视其如仆从,稍不如意就来信大加训斥。后晋黎庶更是千夫所指,将他唾骂为 “汉奸”(尽管他是西突厥属沙陀族人) 。面对朝野訾议汹汹,这位后晋开国皇帝 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辗转反侧,寝食不安,不得安生。在这种内外交困的不利情形下,天福七年(942)石敬瑭病重,到六月病死于保昌殿,年51岁。谥号后晋高祖。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