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被乾隆皇帝称赞为“天下第一石”,由此可知其除了通灵剔透的一面外,还有大气霸气的一面。如此“雄霸天下”的奇石自然是要收藏的。
灵璧石由来已久,宋朝宋徽宗深爱有加,建起了奇石园,搜罗天下奇石,其中以太湖石和灵璧石为主。关于灵璧石与名人的故事流传很多,最经典的要属米芾拜石。古人喜欢灵璧石在于其“瘦、漏、褶、透”等通灵剔透的特征,灵璧石靠此特征征服了多代名流,如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等。
灵璧石不但符合古人的赏石标准,其优美的纹理和奇异的造型也备受现代人的青睐,纹理主要有胡桃纹、蜜枣纹、鸡爪纹、蟠螭纹、龟甲纹、璇玑纹等多种。灵璧石中的馨石,敲击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音,成为一大特色。灵璧石不但能作为供石、禅石摆放客厅、案头,同时也能作为园林的景观石,彰显霸气的一面。
近几年,随着灵璧石主产地对灵璧石得到保护性开采,其市场价值日益提高,精品灵璧石一石难求。未来,无论奇石市场如何变换,作为“天下第一石”的灵璧石始终会坚守着名石的名分,给藏石者带来诸多的惊喜。
关于灵璧石,即便不是喜欢奇石的人大多也都听过这个名字,我便是如此,在没有接触奇石之前,我第一个知道的奇石种类就是灵璧石,我第一方购买的奇石也是灵璧石,喜欢奇石十年,心态喜好虽然一直变化,但目前最爱的几种奇石种类中,灵璧石依旧占据这主要位置。
所以,每当谈到灵璧石我心中总有很多的话想说,这些话带着感**彩的偏执,可能也没有条理,甚至混乱,所以想到哪里说哪里吧。
首先,灵璧石是被历史认可的奇石,从《尚书禹贡》中的泗滨浮磬开始传承至今几乎贯穿了公元后的两千年。
灵璧石是被数位帝王认可的奇石,有那位南唐后主李煜,他那方灵璧石“宝晋斋砚山”让后世石痴米芾如癫似狂;有哪位只有艺术才华没有政治领导能力的宋徽宗,他的《宣和六十五石》中便有传说有灵璧石的身影;还有那位大清朝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巡幸江南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474年御赐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此外,汉高祖刘邦,唐玄宗李隆基,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等都对灵璧石青睐有加,或命采为磬,以奏国乐;或置于宫苑,日夕观赏;或视为神物,尊崇辈至。
灵璧石是被文人认可的奇石,历代文人雅士都与灵璧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唐代的牛增儒,李德裕,白居易,刘禹锡,李勉等;有宋代的苏轼,米芾,陆游,范大成等,明代的米万钟,王世贞,文震亨等,清代的李渔,蒲松龄等。留下来“林虑灵璧名寰宇,震泽春陵稍春后”,“宋朝魁星石灵璧,万世流传石友名”,“灵璧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巍”等褒奖灵璧石的佳句。
灵璧石是石届认可的奇石,上个世纪末,奇石收藏刚刚兴起,灵璧石作为传统奇石,是引领奇石收藏热潮的石种,我想说没有灵璧石的引领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化石,戈壁石,也没有石届后来的蓬勃发展。如今灵璧石主题的博物馆就有十几家。灵璧石为主题的奇石店铺更是分布全国各地。每逢奇石展会,灵璧石都会有特定的展区。玩石人手中也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几方灵璧石。
其次,灵璧石为列传统四大奇石,在千年的大浪淘沙中经久不衰,绝非浪得虚名,而是理所应当。
灵璧石颜色丰富,黑如墨玉,红若朱砂,还有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青色的等等几乎涵盖了奇石所能拥有的所有颜色。
灵璧石质地一流,其质地体现在石头的密度上。密度多大,石质的紧密程度越好,落在手中,温润如玉,如婴儿肌肤般丝丝顺滑。
灵璧石形状多变,有抽象的,有具象的,抽象例传统清供,或云头雨脚,或百仞一拳。具象例有祥瑞之兽麟凤龟龙,又有人物百态,器物种种。
灵璧石纹理一绝,珍珠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纹石,有观音纹,蝴蝶纹,眼睛纹,大圈纹,小圈纹,以纹连纹,纹套纹,其纹理变化,无出其右。
灵璧石种类丰富,据《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宿州灵璧几乎村村产石,坑口不同石头就略有不同,不同村的石头,就大不相同了。这一点从灵璧石分为磬石,纹石,彩灵璧,白灵璧,皖螺石,透花石,珍珠石,汉画石等等就可以看出。
最后,我想说的是灵璧商家石且卖且珍惜,灵璧石玩家且玩且珍惜。
请商家朋友,不要再搞那些假的灵璧石,做做修型的人要工艺灵璧石就够了,就不要在做假纹石,假珍珠石。也不要欺骗买家,用其他地方的纹石冒名白马,用其他地方的珍珠冒名火房。也不要为了清理方便就用酸泡,用砂纸打磨,做一个爱石尊重石的商家。
而玩家朋友,灵璧石最诱人的玩法就是通过长时间的一个盘玩改变其的质感,加大其的油性,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您上手的新石头可能无油无蜡没有效果,不用着急,只要石头是对的,就能让您像盘玩文玩珠串一样,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善待没一方灵璧石,不要让它们蒙尘。
我是万山,热爱灵璧石的80后石痴,如果您也热爱灵璧石,关注我,咱们一起去热爱它。
您有没有收藏灵譬石?您如何看待灵譬石这种奇石?
我作为资深文玩爱好者(自认为),收藏灵譬石那是一定的,要不然怎么称得上资深? 灵璧石是我国文玩界共认的四大名石之一,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其质、形、色、纹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曾被被乾隆帝赞誉为“天下第一石”。
与其他观赏石一样,灵璧石也以“瘦、绉、透、漏”为美,不同的是灵璧石又有一“丑”字诀:“丑极则美,美极则丑”返朴归真,自然天成。
当今文玩爱好者尤其是奇石爱好者都以收藏了一块品质好的灵譬石为傲,时不时就会拿到朋友圈或抖音上去得瑟,我也不例外,况我收藏了多块呢。
其实,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吟诗作赋之余,都喜欢把玩、观赏、收藏奇石。
宋时的米芾,书画造诣非常高,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他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鉴赏。
《宋稗类抄》一书中记载了一则米芾为了得到灵壁石,便请求到与灵灵譬相邻的涟水作官的故事。故事中说:到涟水后,他一心收藏奇石,并给每一块奇石赋诗一首。他玩石玩得神魂颠倒,整日呆在画室里不出来,有时一连几日不理公务。当时上司杨次公为察史(当时的官职),他平就听说米芾玩石入迷,经常不理公务,便来规劝。他到了米芾府内,正色对米芾说:"你身为朝廷命官,把你从千里之外派来,是要你勤于公务,你怎么能整日玩赏石头?"米芾走上前去从左边的衣袖里取出一块灵譬石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青润,并对杨次公说:"这样的石头怎么能叫人不爱!"说着,他把这块石头又揣在衣袖中,接着又从衣袖中取出另一块灵譬石,这块石头叠嶂层峦,更为奇巧,紧接又取出第三块。并不无自豪地再对杨次公说:"这样的石头怎么能叫人不爱!"哪知,杨次公突然改变了态度,高兴地说"这样的奇石并不是你一个人爱,我们也很爱。"说着,便从米芾的衣袖中取出三块石头,抱在怀中上车便走了。
由此可见,不仅文人墨客痴迷灵譬石,达官显贵们也不例外。玩友和藏友们,现在的灵譬石资源枯竭,当地政府限采,所以市场价格也不断飙升,看好了的,果断出手,不要指望价格回落。
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二本大学毕业生可以说是就业市场上的主力军。以2019年为例,大家来看看每年二本院校毕业生的数量。
2019年高考考生1031万,600多万考生无缘本科,在被本科院校录取的400多万本科生中,一本院校的录取人数要少于二本院校的录取人数。以河南、河北为例,2019年,河南一本录取考生95061人,二本录取考生103547人。 二本比一本多了8000人;河北一本录取8.6万人,二本录取12.5万人,二本比一本多了3.9万人。由此可见,每年的毕业生中,二本毕业生要在200万走上。
那么,大多数的二本毕业生毕业后过的怎么样呢?可以这样说,二本毕业生刚毕业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顶尖名校毕业生那样高薪酬,高回报,但是,只要努力,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二本院校毕业生几年后发展好的,可能前途不错,但是大部分人过不了大富大贵的生活,拥有一份安逸、稳定的生活还是可以做到的。
举个例子:我同事家孩子,今年二本刚毕业,参加乡镇公务员考试,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刚上班也不过两千多元的工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人家能力足够强,混个一官半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生活不可能大富大贵,衣食无忧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朋友家女儿,去年二本毕业考上了本校研究生,因为这孩子体育好,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而且次次拿奖,学校惜才,已经明确表示,让她研究生毕业后留校。那以后就顺理成章了,留校、结婚、生子……普通人的生活衣食无忧。
我还有个学生,二本毕业后不想回到当地,就在市里的证券公司找了份工作,虽说工资待遇也不错,可家长总觉得跟临时工似的,心里不踏实,但是孩子觉得挺好……
这些例子说明对于二本院校毕业生而言,可以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可以考研,还可以到中小企业招聘,机会是有的,关键看自己能力。如果一切顺利,以后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工资待遇不会太高,但工作比较稳定、生活相对安逸。
你是二本院校毕业吗?如今从事什么工作?薪酬待遇怎样?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随着高考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进行扩招,尤其是二本大学,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越来越难找工作。那么,二本大学毕业后能干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考取公务员。对于二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其实考取公务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使你以后想去从事其他行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时期,因为公务员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让自己去学习成长。
考研。二本大学毕业出去找工作真的是一个很尴尬的选择,不高不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继续选择深造,去考研究生,为就业增加更多的选择权。
去当老师。前提是在大学里面有考取教师资格证,而且热爱教育事业。现在教师这个行业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而且工作极其稳定。
自己创业。如果家里有资金,或者是有项目的话,也可以自己创业,还能申请创业资金。
去做销售。如果性格外向,不怕吃苦,那就去找跟专业性相关的销售,不要贪图一时的安稳,不然以后会跟其他同学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实在是自身很不爱说话,以上选择都拒绝的话,那么一定要找跟专业有关性的工作,因为人的出身真的很重要。
很多二本毕业的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去摆地摊、送外卖。要结婚、要买房、要照顾父母,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承受的压力更大。
白岩松曾说,“要关注非985、211的学生,普通大学生是国家的基石”。毕竟能考上985、211的人是少数,拿我身边的人来说,大多数是二本学校毕业。
下面我以自己的经历来谈谈二本毕业的学生过着怎样的生活?
孩提时的我对大山的那边充满了无限瞎想
我是农村出生,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很小的时候,常听父母这样说,“儿啊,要好好念书,不然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只能像我们一样种一辈子地”。我小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农活都干,因为是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所以放学以后给猪割草,周末去放牛,到了秋收季节,帮助父母在地里收割小麦,挖洋芋等这些活都干,所以我深知作为农民的不容易。
村里的老人都七十多岁了,还在地里干活,不论刮风下雨,农村人总是在地里忙碌着,只有过年的时候能休息几天。
小时候依偎在奶奶的怀里,用手指指着门前的那座大山问奶奶,“奶奶,大山的那边是什么?是城市吗?”奶奶告诉我,“大山的那边还是山”。没事的时候坐在院子里面发呆,脑海里不断在想象大山那边的情景,山的那边一定是城市吧,有好多人、好多车、好多高楼……
因为从小经历的多,也吃过不少苦,所以从小在我内心深处,就不断告诫自己,我要努力,我要考大学,我要走出大山。
我的求学路
记得周末放牛的时候,我背篼里面还放着几本书,牛在一旁吃草,我在一旁看书,就这样一直读完小学,村里面只有一所小学,没有初中,后来我一个人去了镇上读书。
所以我从12岁开始就自己生活了,镇上距离村里有40里路,所以父母也很少来看我,因为要在家里忙农活,我已经尝试做饭自己照顾自己。第一次做饭时,记得那会用的是煤油炉子,差点烧点眉毛,也因为没有煮好面条吃了以后拉肚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听见外面有一丁点响动就吓得连呼吸都很谨慎。逐渐的,也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放学看到房东家的孩子爸妈已经做好了饭,心里面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冬天的时候特别冷,用被子紧紧的裹着自己蜷缩成一团。
直到现在,我很感谢那段艰辛的经历。转眼间来到了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同学们都挤破了头往城里面的一中考,因为城里面当时有三所高中,分别是一中、二中、三中,按照往年的情况,只有考上一中才有更大的可能考上大学。
但是想要往一中考谈何容易,而且镇上的初中在竞争力方面远不如城里的初中,镇上的初中一个年级有600人左右,能考上一中的不到10个人,意味着要考进全级前十名才有可能进入一中。
上天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最终去了一个普通二本读大学
上天永远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我以全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一中,开学的那天,是父亲送我去的,那是我第一次进城,和我小时候想象的一样,城里面人多、车多、有高楼。
高中的三年我依旧没有忘记我是农村出来的苦孩子,每天中午放学吃饭的时候我都是最后一个走,因为可以多学会儿,吃完饭也不回宿舍休息,回到教室在桌子上趴会儿,接着学习,时间紧张的时候就买一个饼,再买一个矿泉水,一直这样坚持。
成绩还可以,每次考试都能在班级前六名,根据当时的成绩估计,我是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但是上天和我开了个玩笑。
高考是每年的6月7日和8日,可就在6月5日那天,急性阑尾炎又犯了,可能和平时不按时吃饭有很大的关系,之前也有疼过,但是学习时间紧张,没顾得上检查。由于马上就是高考,所以只能输液、喝药来控制,等高考结束了再做手术。
直到6月7日凌晨一点还在医院输液,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体忍着疼痛进入了考场,成绩出来那天,我整个人崩溃了,刚达到一本线,只能去一个稍微不错的二本学校。当时很想复读,老师也建议我复读,可是我想到我的父母,我不想再给他们增添负担,我想早点进入社会赚钱,于是,我上了这所二本大学。
大三的时候,我选择考研,被第一志愿刷下来,调剂也再次失败
大学我学的是工业工程专业,其实这个专业还可以,既涉及到管理、也涉及到开发。到了大三的时候,同学们都开始为毕业做准备,有选择考研的、出去实习的,也有考公务员的。和所有毕业季的学生一样,当时我也为自己该选择一条什么路而苦恼,最终选择了考研,因为本科学校比较普通,我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
当时报考的是东北某211大学,在确定了目标以后,开始备考。因为教学楼每天都有学生上课,所以只能去图书馆复习,而图书馆每天位置特别紧张,早上八点开门,六点多已经有好多人去排队了,冬天的天津六点多还没亮,我和其他人一样,很早去排队,只为了每天能有个复习的位置。
就这样每天在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奔跑,可能是自己没复习好,最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只考了308分。到了三月份复试的时间,我买好了火车票去东北复试,但是命运再一次和我开了玩笑,我被第一志愿刷下来了。
但是我没有放弃,开始联系调剂学校,经历千辛万苦之后又去西南的一所211大学去复试,和我一起调剂过去的都是211大学的学生,而我缺少竞争力,无奈又被刷下来。
考研失败之后,我只能找工作
考研失败以后,我只能找工作,当时来学校招聘的企业还是很多的,先是面试了天津的一家医药公司,搞后台维护这些,但是工资太低了,一个月只有5000多块钱,要想在天津生活下去,5000块钱是远远不够的,后面又去面试了一家网络公司,一个月7000块钱,签好合同以后我就去了这家网络公司。
之前在学校住宿舍的时候,起码不用考虑房租这一块,但是上班就得租房子,于是和朋友在西青区合租了房子,一个月4000块钱,每人2000块钱,还不包括水电费这些,每天上班还得坐地铁,一天下来也得将近10块钱,平时衣服都舍不得买,都是穿过的衣服穿了再穿,平时也不敢出去吃饭和娱乐,每个月都过得紧紧巴巴。
17年过年的时候,想要给家里人买一些礼品,给父母买几件新衣裳,但是看了看手机上的余额,只有8000多块钱,到最后连给自己买衣服的钱都没有。
反观村里那些高中上完就进入社会的人,好像别人都过得很好,有好几个发小都买了车回村风风光光的过年,瞬间觉得我一无所有,除了长了年纪,那个年真的过得很憋屈,也很自卑。
2018年,母亲突然生病,于是我辞掉了天津的工作,回到了老家
2018年六月份的时候,母亲突然生病住院了,父亲打电话过来问我能不能筹点医药费,父亲挂完电话以后,我一个人蹲在地上抱着头哭了,突然觉得生活好难,自己的母亲生病了,却连多余的钱也拿不出来,最后在朋友那儿借了两万块钱给父亲打过去。
那天晚上,我整夜没有合眼,因为天津的物价很高,尤其是房子,更是贵的离谱,想要在天津落脚根本不现实,而我那会已经25了,都说三十而立,未来的路在那儿我甚至看不到方向,再加上母亲生病给我的打击,我意识到不管生活的怎么样,一定要距离父母近一些,最好是能在当地找一份工作,起码可以照顾父母。
第二天我就辞职了,带着遗憾和心酸离开了天津回到了老家。
老家是一个小县城,没有好的企业,我选择了考公务员
我家在西北的一个小县城,没有什么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公务员,看到往年的报录比,心里面变得很慌,一般岗位的报录比都达到了1:10左右,更别提那些好的岗位,竞争更是大的吓人。
回到家以后,买了复习资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每天看书,复习的半年时间甚至手机都没有用过几次,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唯一的出路,要想生活,就一定得考上。
家里的农活平时都是父母干,看到早出晚归在烈日炎炎下干活的父母,内心再一次崩溃了,自己都25岁了,没工作、没存款、也没有女朋友,以后的路可该怎么走。
但是经过半年的努力之后,我顺利考上了公务员,工资虽然不太高,但是毕竟老家的消费水平没有那么高,比起在天津的时候的确好多了。
二本毕业,考上公务员的我,如今生活的怎么样
工作稳定下来之后,父母给我介绍了一个女朋友,是我们当地一个小学的老师,两个人相处的挺好,经过半年的相处,有了谈婚论嫁的打算。
但是更现实的问题来了,女朋友的家长提出来得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才能同意我们的婚事,其实这也能理解,毕竟两个人结婚以后得有一个自己的家。
我们那儿的房价不算高,一平方5000块钱,买一套100平方的房子也得50万,即使按揭贷款,但是25%的首付先得拿出来,可是农村出来的我上哪儿才能凑合这12万的首付呢?
父母种了一辈子地,供我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父母拿出了仅有的7万块钱,又找亲戚朋友借了6万块钱,凑够了房子的首付,签了20年的合同,每个月得还2000多块钱。有了房子以后不久,我和女朋友就结婚了,欣慰的是丈母娘没有要彩礼钱,不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婚后的生活压力更大,要考虑柴米油盐,还有每个月得房贷,再加上母亲身体不好,各方面都得花钱,仅靠一个月的工资很难维持,和妻子商量以后,我们两个人在租了一个摊位,晚上下班以后我们就卖烧烤,从晚上七点一直卖到凌晨,第二天接着上班,每天都生活的很累,还开了一个淘宝店,因为我会做系统开发这些,平时帮别人做一些业务,贴补家用,而且现在还没有孩子,将来有了孩子,生活的压力会更大。
结束语
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生活的很普通的人,我的经历告诉我,生活的确很不容易,房贷、父母、生活这些都得去面对,也许这就是生活。
要是高考志愿没填好的话,你们说到底是复读还是继续念?作者:本人,一个二本大学毕业生真实的自述,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普通的我。
复读!
学历,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会伴你一辈子。
复读,只耽误一年,相比已经读书读了12年,以及以后一辈子,实在可以忽略不计。用这一年博一下,有何不可?
说个真事儿,我们高中有个学长,家里经济也不宽裕,他一心想考重点大学。
结果连续考了5年,要么是大专,要么没考上,最好的一次也就是个二本,成了我们学生中的笑话,觉得就算考出来也一把年纪了,有啥意义?
结果第6年,考上了“中山大学”的一个热门专业,走了。
后来,毕业时,被广州一家机关单位选中,任职了,完成了从农门,到一线城市政府机关的跳跃。
如果不复读,以他的家庭条件,能有这么大的跃升吗?
据说,现在多地都在讨论限制高中复读了,为啥?就因为不太公平。既然如此,能用为啥不用?
高考志愿没选好,那就是涉及到学校没有填到心仪的,而不仅仅是专业没填好的问题了。专业没填好,上了大学之后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学校里面申请换专业,但是学校没填到自己心仪的,就没办法换了,除非是毕业时再去考研究生……
因此,我的感觉是:如果你是因为没填到自己心仪的学校,而自身又具备一定的实力,如果是再复读一年,成绩提高可能会比较的多,又会有另外一个心仪的目标出现,到时候你一定要结合自己几次诊断考试的成绩,在与这个学校历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对比,多方面考虑去填好自己的志愿!
毕竟,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里面,受到那个学校氛围的熏陶,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会更有帮助!
所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自己又不甘心,具备再吃苦的准备,可以选择复读!
我是@小墨笔记 这是我的看法。
“三分考,七分填,志愿填错全输完。”“十年寒窗苦读,成败在此一举。”“成绩仅供参考,赢在志愿填好。”
以上的这些话,都阐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因为考生12年的寒窗苦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家长所有的花费的巨额的财力,最后都凝结在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因此,考得好不如填的好。所以,就你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要看你因为高考志愿没填好造成的损害的程度和后果的大小,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如果你因为高考志愿没填好造成了大量的亏分,严重浪费了你用血汗拼搏来的高考成绩,就要考虑重新选择复读的问题了。因为,由于你填报高考志愿发生了重大的失误,大幅降低了你所就读院校的格次,影响了你人生发展的空间和将来所生存的层次,所以,必须考虑选择复读。
如果由于你填报高考志愿的重大失误,把你录取到了没有就业前景,没有竞争力,或者说还没有毕业就失业的专业,或者说把你录取到了自己不感兴趣,不满意的专业,这个时候,就要慎重考虑了。如果通过一年的复读,你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提升自己的高考成绩,或者说,你还有巨大的提分的空间,就可以选择重新复读。如果说你对自己复读一年,缺乏自信,缺乏动力,你就可以考虑兼修双学位,或者说在大学毕业时跨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改变和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感兴趣的专业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专业。
因此,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的分析,综合的考虑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估和科学的判断,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客观的回答和选择。
[原创;西安市鄠邑区金牌(张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张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