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油画素描教育未占据中国美术教育以前还是传统的民族的!现在的“中国画”连外国人都不赞成了!他们一致认为:现代的“中国画”里有他们(西或欧)的东西。可悲啊!现在的美术教育!
不是!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真正说起绘画的基础,应该是国画、书法。但总体上素描和国画也是有想通的地方,所谓一通百通。
对于学习者来说,素描和书法都是基础的绘画。但也不能说素描就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个是比较片面的说法。素描里讲究的是线条,素描的作品都是靠线条的叠加完成的。
素描中,其实只有三个大的步骤:
- 以线造型,
- 去线还面,
- 去面还原。
但是书法不一样,书法不仅要对线条(手的灵活度)有一定的练习,还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相对于素描来说,书法的练习更高一个维度是在于美感。同时,毛笔比素描要软,比较难掌握(特别是初学时)。
所以,相对于素描来说,书法更能成为一切绘画的基础。它的灵活性、变化性、美感都比素描更上一个台阶。
同时,如果素描基础不好,其实画速写的话,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在国外,是不区分素描速写的,也没有这样的叫法,只是到了中国将素描与速写区分开来。素描是锻炼学习者的整体能力,更关注的是质感的表现。在很多美术考试中,素描对型体的要求比速写要低很多,更关注塑造。
但是速写不一样,速写需要更强的造型功底。速写人物的比例要求更严格,对身体方位的把握、人物的神态要求都比素描高很多。
所以素描基础不扎实,学习速写会更难一些。但不表示不能画出好的速写作品,后面持续努力,强化自己的弱项,是完全可以提高的。
但是对于水彩来说,有素描基础更好,如果基础不够,对水彩作画的影响相比速写就小很多。不过,同样一个道理,后期持续努力,一样是可以画得很好。
学习画画,并不简单,但认真学习,总会有突破。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徐悲鸿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错了吗?尽管有人不赞同这种观点,甚至一口咬定素描伤害了中国绘画的根基,并且还有人举例说绝大多数中国的绘画大师都没有素描基础。诚然,自古中国绘画没有素描一说,但也铸就了高贵的艺术成果,并在东方世界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主导地位,这也许就是不少人引以为荣的“理论依据”。
实际上,这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否定过中国的绘画成就和历史,也没有人真正拿中国的绘画与西洋绘画划等号,具体的原委我们或许不明究理,但整个世界艺坛对西方绘画的倚重和偏爱,仿佛又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丝寞落和孤独。谁都知道西方绘画的基础是什么,谁都明白没有透视效果和比例关系的绘画只是流于平面的写意性表达。如今无论是专业院校学生和业余习画人都懂得了中西绘画的显著区别,也深深体会到了有素描基础和没有素描基础之间的实质性落差,也正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才让我们深知了拥有素描基础的重要性!
也许仍有许多乐于中国绘画的人不屑于素描,但我坚信他们终究会在与娴懂素描之人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中西绘画艺术在逐渐的融汇贯通,但我们务必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西方绘画大可不依赖中式技法而傲立于世界,而中国绘画也可以恪守古法而永立于东方,但中国绘画一旦溶入了西画元素后,其整体效果和世界认可度却在大幅度升华,这意味着什么?我们自然是心知肚明……
被称之为“金陵三杰”之一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曾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样的观点非常正确,首先解释一下,并不是因为徐悲鸿在艺术界的名气大,所以说他的观点都正确,而是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这里的造型艺术,毫无疑问就是绘画艺术了,
稍微大概了解一下就知道徐悲鸿早年曾留学法国学习西方油画,这期间他被一些艺术大师神奇的画作深深的所折服,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的画作都一一研习,力求上进的艺术家总会发现前人作品的精髓之处,比如“素描是西方油画的一切基础”,
值得注意的两个字“一切”,这就说明了素描的重要性了,绘画艺术要体现出它的“空间立体效果”才能更形象逼真,这就是所谓的“造型”,然而素描就如同骨骼,骨骼的意义作用估计大家都知道吧,它有高营养的骨髓,而且还有张力、力度……”
这就是素描的意义作用,我们可以这样假设一下,要是西方油画里没有以素描作为基础的话,那么强烈的“色彩、光影”依附在哪呢?只能平放在画纸之上,成为平面图了,或者是一滩色泥,又哪来的“画风画骨”呢?对吧,不只是油画需要素描,国画同样也需要素描,
油画注重“写实”所以要以素描为基础,这很容易让人理解,可国画注重“写意”,要素描有什么用处呢?这是让人很疑惑的问题,这么理解吧,有“空间立体效果”的国画与“平面图式”的国画,哪种更有艺术魅力呢?肯定是前者嘛,对吧,所以徐悲鸿提倡“国画改革融入西方油画技法,要清楚徐悲鸿所说的西方油画技法是指“素描”,而不是借助油画的全“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