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二妃”真实画像中,郎世宁画的乾隆后妃画像哪个最美?

自古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还是相信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一样,人家慈禧都长的那么丑,还有人生说慈禧是个大美人呢!

以前人们对慈禧的认知是这样的。

到了如今的21世纪,慈禧转身一变,哎呀!这特么就是一个美少女啊!

郎世宁是出生在意大利米兰的一位画家,18世纪的时候,来到中国传教,有机会成为了了一名皇家宫廷画家,来到中国的郎世宁遇到了60岁的康熙,两个人一见如故,康熙皇帝对这位远方而来的画师十分的欣赏,并且留下了郎世宁。

而到了乾隆年间,20多岁的乾隆皇帝也被西方这个画师所吸引,经常跑到郎世宁的画室去看这些稀奇古怪的新东西,乾隆皇帝的一生几乎都被郎世宁给画了下来,有乾隆皇帝打猎场景、出征场景、宴会场景几乎都被郎世宁画了一遍。

郎世宁所画的乾隆的12名妃子,这幅画的名字叫《心写治平》,也叫《乾隆帝及后妃图卷》,曾经在圆明园中珍藏,但是晚清战争之后,圆明园中的宝贝几乎被掠夺一空,而这幅画现如今收藏在美国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博物馆中。

每次看这幅画,我都不由的感觉,哇!这画的是真好啊,就是不知道乾隆的这些妃子是不是真的长这个样子,再看看晚清的慈禧,哎!扎心了!

《乾隆帝及后妃图卷》这幅画一共有13个人物,但是这13个人物却不都是郎世宁所画。

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皇后、慧贤皇贵妃妃高氏(3人)

郎世宁弟子所画:纯妃、嘉妃、令妃、舒妃、庆嫔、穎嫔、忻嫔(7人)

宫廷画家:敦妃、顺妃、循嫔(3人)

乾隆的这12个妃子中,仔细看这幅画,咦!居然都是瓜子脸,想要看看那个妃子好看,我觉得还是令妃好看,其它的妃子们长的实在是有点像,恕我脸盲,感觉不知道她们这些妃子谁好看,谁不好看,恩!我脸盲!

乾隆:脸盲不知妃子美!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作的原圆明园珍品——乾隆帝后妃嫔图卷,本名为《心写治平图》,高52.9厘米,长688.3厘米 ,画中人物的次序依次为:乾隆,皇后(孝贤),贵妃(慧贤)、纯妃、嘉妃、令妃、舒妃、庆嫔、颖嫔、忻嫔、惇妃、顺妃、循嫔。其中,乾隆、皇后、令妃为郎世宁所画,中间七人为郎世宁的弟子所绘,最后三人由宫廷画家续画。

1.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乾隆原配嫡后,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协办大学士傅恒之姊。在雍正五年选秀上,被雍正皇帝一眼看中,指定为弘历的嫡福晋。乾隆二年,实行皇后册封大典时,郎世宁作此画。

2. 慧贤皇贵妃 即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之女,初隶内务府汉军旗,后入满洲镶黄旗。雍正年间选为四阿哥弘历使女;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侧福晋;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帝登基后,诏封高氏为贵妃,画作也是此年所绘。

3. 纯妃 纯惠皇贵妃苏氏,亦称苏佳氏,苏召南女。满清八旗汉人包衣出身。

4. 嘉妃 金氏,朝鲜人,正黄旗包衣,武备院金三保之女,吏部尚书金简之妹。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死,被晋为淑嘉皇贵妃。

5.令妃 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本为汉军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后族入满洲镶黄旗。生前最高位份为皇贵妃,之后儿子永琰被册为皇太子,令妃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嘉庆帝继位后,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6. 舒妃 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侍郎纳兰永寿之女,纳兰明珠的曾孙女。乾隆六年14岁时被选入宫,赐号贵人,同年十一月册封为舒嫔。乾隆十四年四月,叶赫那拉氏晋封为舒妃,画卷上的舒妃像应为这年绘制。

7. 庆嫔 庆恭皇贵妃陆氏,陆士龙女。因嘉庆年幼时为妃所鞠,抚育周全,与生母无异,故追晋为庆恭皇贵妃。

8. 颖嫔 巴林氏,蒙古镶红旗人,都统纳亲之女。入宫只是为贵人,乾隆十六年册为颖嫔,二十四年册封为颖妃。在嘉庆三年,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嘉庆帝称为颖贵太妃,居寿康宫。

9. 忻嫔 忻贵妃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女,乾隆二十八年晋忻妃,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薨,诏以贵妃礼嫔葬。

10. 惇妃 汪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三十九年九月晋妃,画卷之惇妃像应为本年所绘。乾隆四十三年惇妃因擅杀宫婢,降为嫔,3年后复妃位。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死,卒年61岁。提这位可能你没啥印象,但提到和珅和丰绅殷德就不会没印象了吧。惇妃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11. 顺妃 即被降为顺贵人的钮祜禄氏,总督爱必达女。乾隆三十三年封顺嫔,乾隆四十一年六月晋顺妃,画卷上的顺妃像应为本年绘制。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顺妃降为贵人。当年十月二十八日入葬,卒年41岁。 12. 循嫔 伊尔根觉罗氏,总督桂林女。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进宫,初封贵人,复封循嫔,画卷上的循嫔像应为本年绘制。乾隆四十四年十月行册封礼,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晋循妃。嘉庆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死,嘉庆四年九月十一日以贵妃礼入葬。

特约嘉宾:煮酒论娱

前段时间我在吃饭的时候,偶然间从家人所看的电视上看了一点现在正在热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当时我在看到女主角的长相时还曾经感到过疑惑。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一般这种宫斗剧选女主角要不选长相极为美艳、要不就是长相极为端庄的,而这部电视剧为什么在选女主角的时候会选这种脸型比较狭长的女演员呢?那个时候疑惑在我的心底里埋下。

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乾隆各大妃子的画像,这个时候我的疑惑才开始有了答案。

那部剧中的女主角是以乾隆皇帝的妃子令妃为原型的,可能在拍这部电视剧前导演有参考过历史中令妃的长相,所以为了尊重历史,他们才选择了那位长相比较有特点的女演员演了令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位令妃以及乾隆其他11位妃子的画像。

令妃,魏佳氏,出身清朝汉八旗,祖上是投靠满清的汉人,她生前地位最高的时候曾经被封为过皇贵妃,在她去世后,她的儿子嘉庆被乾隆封为皇太子,她也因此被乾隆皇帝追封为皇后。

皇后,富察皇后,满清镶黄旗出身,祖父在朝廷中位居高职,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她的父亲更是曾经担任过一地的总督,她的家族在满清八旗中地位非常显赫。

循嫔,乾隆皇帝宫中最晚入宫的妃嫔。

慧贤皇贵妃,她的父亲是大学士高斌,是满清的汉人包衣。

纯惠皇贵妃,满清八旗汉人包衣出身

淑嘉皇贵妃,满清汉人包衣。

颖妃,满清蒙古镶红旗出身,在晚年的时候被乾隆封为贵妃。

祈嫔,满清镶黄旗出身,在他死后被乾隆封为贵妃。

惇妃,满清正白旗出身,她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和珅的儿子。

舒妃,满清正黄旗出身,纳兰明珠的曾孙女。

顺妃,钮枯禄氏、满清正红旗出身。

庆嫔,满清八旗汉人包衣出身,对嘉庆皇帝有抚育之恩,死后被追封为皇贵妃。

以上就是乾隆十二个妃子的画像,这些妃子中皇后、令妃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外国画家郎世宁所画,还有七个人是他的弟子所画,剩下三个人则是其他皇宫内的画师所画。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时候副画像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反正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感觉,乱!

她们实在长得太像了,像到我的脑子都有点转不过来了,以至于到现在都是一片糨糊。

而她们之所以长得这么像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的原因,首先是当时美术水平的问题,因为当时乾隆的那些画师们都还没有掌握立体的画法,所以在他们平面的临摹下,自然就出现了让我们难以分辨的错觉。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也很关键,之前看到有人说因为她们都是满人,所以长得像是不奇怪的,但是在乾隆的这些妃子中,可不仅仅只有满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汉人的包衣以及少数的蒙古人,所以她们之所以长这么像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跟当时后宫筛选嫔妃嫔的审美有关,在清朝,皇帝们选妃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不是他们觉得哪个漂亮就可以选哪个成为妃子的,在当时挑选妃子,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长相端庄。

至于这个端庄,只是一种概念,我们现代人眼中的端庄是一个模样,在满清人眼中的端庄可能就是另一个模样,我们通过这些画像以及清朝后期留下来的妃嫔照片,就可以确定那个时代的审美与现代的审美是有很大差距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乾隆的12个妃子们才会如此的相像吧。

所以说这就是乾隆12位妃子的画像,如果真要说到她们哪个最好看的话,大家请恕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根本没有从她们中寻找到美的眼光,她们的美只应是天上有、人世间难以品位的。

当你把兴趣变成赚钱的工具后,你还会爱它吗?

富人创富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赚钱而赚钱,第二种是自己的事业恰好能赚钱,第三种是把赚钱当成一种乐趣。在这三种境界中,第三种境界最难达到。

更多的富人是达到了第二种境界。他们把自己的兴趣与赚钱结合起来,一心一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财富也随之而来。能把兴趣与赚钱结合起来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享受兴趣带来的快乐,又不用为没有金钱担心。在富人一族中,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不乏其人。

综上,兴趣和赚钱可以共存[呲牙]

还会继续爱它。

如果兴趣能成为一种赚钱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我很早就接触手工,并以做手工为乐。自己在闲暇的时候也会弄一些折纸作品。我经常浏览一些自媒体平台,以获得一些手工的资讯。上大学之后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我就在想,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们一样去分享自己的一些手工作品呢?既能分享自己做手工的乐趣,也能挣一些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就逐步在头条上分享自己的手工教程,也认识了很多热爱手工的小伙伴。

下面是我的手工作品。感兴趣可以点击我的头像查看相关的教程哦!

依然热爱。如果能把赚钱建立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我认为是个人能力的表现以及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工作给你带来的幸福,同时也创造了财富,从某个角度看,原来鱼与熊掌也是有可兼得的可能。当是兴趣爱好的时候会让你更热爱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理智看待问题,兴趣和赚钱也是可以并存。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

欧洲贵族拥有领地内的“初夜权”,这个大家都听说过吧?

(《勇敢的心》剧照)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贵族领主的这项权力:新婚女子的第一夜必须和领主一起过,敢反抗就弄死你!

实际上,关于初夜权的考证认为,这项权力并非普遍存在于欧洲各地,不同地区领主会有不同的规定,所以“初夜权”并非法律制度。另外一点,初夜权完全被现代人误解了。实际规定往往是这样的:所有新婚夫妻必须向领主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类似于“婚姻税”。如果新婚夫妻拒绝缴纳,领主就有权在新婚第一夜和新娘过夜。

在1833年的《威尔士图解法典》中,明确规定了新婚夫妻要缴纳50便士给领主——虽然不同地区不用时期的规定不一样,但是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所谓的初夜权就是领主为了收钱设置的。一般新婚夫妻,是完全有能力支付的。

所以,因为初夜权造反这种事情,仅仅是电影里设置的“反抗导火线”,现实中很少会发生。


如果说现代还有“初夜权”这种事情,是不是够“惊世骇俗”的?

(查尔斯王储)

2014年,英国《每日明星报》报道,王储查尔斯花了100万英镑买了一处庄园作为度假别墅,成了一位“庄园主”。这种不算大新闻的正常操作,很快就被人炒上了“热搜”,原因就是“初夜权”。

不知道是媒体还是“好事分子”,竟然扒拉出当地的古老法令,证明查尔斯王储这个新晋庄园主,依然享有附近村民的“初夜权”!消息一出,大多数人都震惊了:这种电影里的事情,还真能发生?

查尔斯王储自然也很蒙圈,我就是买了个庄园,咋还享有了“初夜权”?经过媒体的渲染炒作,这事儿把周围的村民吓坏了,有些年轻小姑娘甚至取消了婚礼,就因为害怕结婚第一晚被送到查尔斯王储的别墅里……


查尔斯王储办公室赶紧澄清:我们真不知道还有这法令啊!大家放心,王储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的!

确实,如果不是有人扒拉出来这法令,真没人关心“初夜权”了。实际上,这种陈年法令早就无效了,只不过有些地区明文取消了“初夜权”,有些地区可能忘记取消了。

顺道说一下,假设,就算查尔斯王储还拥有这项权力,并且决定使用它,新婚夫妻也只需要缴纳50便士就行。50便士也就是半英镑,现在1英镑大约兑换8.85人民币。

所以,花上不到5块钱人民币,就可以避免被行使“初夜权”,那些因为“害怕”而取消婚礼的小姑娘,你们是认真的吗?

1968年的光景,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成千上万的年輕人闻風而动,主动請求到农村,边疆地区插隊落户,是乎形成制度。

与我国领土《畹町》仅一河之隔的国境对面的金三角,驻扎许多″扁哒兵″,云南知青们每天干活的田間地头,常能看见:″扁哒兵:″在巡逻,身著酱黄军装,腰间扎一条花格呢裙子,穿着拖鞋,松松垮垮的走动着活脱脱的一群反动派,天底下哪有這样乱七八糟的军队,知青们相互间你看我,我看看你,立刻哄堂大笑。

知青們插队不久的那个旱季,缅共游击队突然大举进攻南下,一时間枪炮声大你,当即吸引了所有云南知青,連百十里外的上海,北京知青也赶过来了,這可是真正的战爭千載难逢的机会,讓界河這边的知青如痴如醉,兴奋不已,战斗久攻不下,缅共派出了精锐的″知青旅″猎猎飞扬的红旗出现在河谷对岸,消息传来,這边的知青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吼叫声,加油喝彩{据說連夜越境加入缅共的知青多达数佰人}

边彊真是一个广阔天地,仿佛没有界线,風儿自由往来{缅共民族之声电台也建起来了,红色电波传遍世界各个角落}

缅共游击队装备精良,头戴红五星军服跟解放军几乎一样、招兵站为每一个知青标配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四枚手榴弹,2o0发子弹,配有工兵铲,刺刀各一杷,2套单军装内衣内裤,毛巾,皮带,武装带,水壶,急救包,背包,蚊帐,每人每月发五波{金三角贷币,单位}相当人民币一元,官兵一样,

國外网站披露的资料显示,1966年缅共仅有数千人,到了中國知青下乡插队的1969年,游击队激增至三万,,鼎盛时正规军达五万之众。

這是一段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向北京69届插队云南的知青,那一年才15年,一张张年輕的娃娃脸,脸儿红扑扑的,稚嫩的嘴唇上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长出软软的胡须来,义然决然得成群结队跨过界河。

謝謝悟空,,,,,,啊啊终于

近期又重看了一遍《神秘的西夏》的纪录片,讲述的是西夏王朝前世今生。西夏一个党项人在西北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历经十位帝王,存世190年。颇为不解的事情,发生在西夏第六位皇帝,夏桓宗李纯祐身上。此前西夏经过桓宗父亲,夏仁宗李仁孝的治理,西夏已处于鼎盛阶段。接过衣钵的李纯祐继续了父亲的各项政策,西夏延续了良好的势头。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纯祐堂哥李安全联合纯祐母亲罗太后,发动政变废黜了纯祐,是为夏襄宗,由此西夏陷入混乱,短短21年后被蒙古铁骑所灭。

说李安全之前,不得不先提到任得敬这个人。当时在仁宗父亲执政时期,西夏攻打北宋西安州,任得敬便是西安州守将,其不战而降。不久后,任得敬将女儿献给了仁宗父亲,起初封为任妃,后经任得敬贿赂重臣造势,最后被册封为皇后,而仁宗为其父另一妃子曹妃所生。如此说来,任得敬也可以算作是仁宗的外公。

作为一个原本是北宋小小的守将,竟然通过献城、献女以及造势,一跃成为了西夏的国丈,证明了是个有很大野心的人。在仁宗初登大位不久,先是发生了萧合达叛乱,紧接着又是由灾民发生的暴乱,两次都是任得敬领兵镇压。

事后,任得敬被授予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由此开始变得专横跋扈。仁宗不得不忌惮三分,被迫封其为尚书令。更过分的是任得敬竟然提出与仁宗平分的要求,在西夏境内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楚国。最终这场纷争在仁宗与族弟仁友的合力之下,剿灭了任得敬势力。而这位族弟仁友因功被封为越王,这位便是上述夏襄宗李安全的父亲。

时间来到了夏桓宗李纯祐执政时期,仁友死后,李安全上表父亲的功绩,请求让他承袭父亲的爵位。而桓宗知道这位堂哥天资暴狠,心术不正,远没有他名字那般安全,拒绝了请求,只封他为镇夷郡王。未能如愿的李安全,因祸得福,在封地经济与军事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而朝堂之上,大权掌握在当年母凭子贵被封皇后,而今成为罗太后的手中。李安全得知罗太后母子不合,便极力巴结罗太后。没有想到的是罗太后竟然与侄子联合,废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至于母子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史书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罗太后发动政变后,被李安全再次发动“政变”,有可能软禁在黑水城。因为清末俄国人科兹洛夫居延海发现了西夏古城黑水城遗址,带走了那里的诸多文献以及文物,其中还包括一具遗骸,俄国人研究后,推断她有可能是罗太后。

更讽刺的是罗太后好佛,曾经组织翻译了西夏文的全部大藏经。佛经又教人出世,即舍世俗事,趋入佛门修行,又何以干出废黜亲生儿子的事呢?还是说是因为干了废黜亲生儿子的事,在黑水城抄写佛经忏悔呢?总之,罗太后废黜儿子是一件相当惊世骇俗,难以理解的事情。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