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现代出过哪些名人,他们因什么而闻名?

介绍几位浙江现代名人,他们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贡献。

梁 军(1918—1977),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晋冀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平汉总队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队训科副科长,第129师参训队副队长,第129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北军区第1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18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兼作战处处长,防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高级防空学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空军高级防空学校校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司令部参谋长。1961年8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方 铭(1921—198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1938年10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江南义勇军排长,第3路1支队连长,新四军第1师2旅6团营长,旅部特务营长,苏中军区特务2团参谋长,苏中军区教导第2团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团参谋长,第3团副团长,第2团副团长,第1师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0军58师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陆战第1旅副旅长,空军陆战第1师副师长,空军陆战师(空降兵师)师长,空军伞兵教导师师长,空军第1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空军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空降兵第15军军长。1964年4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沙 风(1918—2013),浙江省新昌县人。1938年4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热河第1游击队参谋,豫皖苏边保安司令部萧县抗敌总队第5营教导员、营长,八路军苏皖纵队第1团副团长,八路军第5纵队3支队7团副团长,新四军第3师9旅25团副团长,新四军第4师9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新四军第4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8团团长、团长兼政委,第6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1军63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第1团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第2师副师长、师长,军委装甲兵技术部部长,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农林部部长,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钱春华(1911—199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参谋,抗大一分校政治部秘书,抗大总校校务部秘书、秘书股股长、秘书科科长,上干大队指导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通化行政公署实业处处长,东北军政大学第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1大队政委、东北军政大学第3团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委、政治部教育部部长,第四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仲麟(1920—20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1938年7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参谋部爆破班班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爆破教官,新四军第6支队军工厂厂长,任新四军第4师留守处副处长,新四军第4师军工部副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军械处处长,华东军区车工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处处长,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技术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暨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军械部部长,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华东工程学院院长,华东工学院副院长,华东工学院院长等职。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恒(1915—1998),浙江省衢县人。1937年2月入党,开国大校。

抗战时期,1936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文化娱乐科科长,第115师教导大队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大学员队指导员,宣传股股长,延安总政宣传队队长,新四军第4支队教导大队教导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政治处主任,营团干部整风队政委兼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吉江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黑河地区行署文教处处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后勤部政委,第四野战军第39军后勤部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53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第159师政委,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副院长,空军第19师政委,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政委,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西北工业大学校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浙江近现代出过的名人数不胜数。***,鲁迅,秋瑾等等。还有现在国人家瑜户晓的首富钟睒睒,马云,黄峥。

周总理,鲁迅,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他们的生平,事迹国人家喻户晓。他们是浙江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浙江是经济大省,互联网大事。阿里巴巴,拼多多,农夫山泉都是国人熟知的企业。也是这些创世人成了首富,也是浙江的名人。

浙江的杰出人才很多很多,这里只举示三位女性名人:

○三毛

三毛(1943年-1991年),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黄角桠。中国现代女作家、旅行家。创作散文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我的宝贝》等。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逝世,终年四十七岁。2016年10月,三毛散文奖正式设立,该奖与富阳郁达夫小说奖、海宁徐志摩诗歌奖一起,并列为浙江三大文学奖项。

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三毛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林徽因,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

○秋瑾

秋瑾(1875年—1907年),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秋瑾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虽非女性献身中国革命的首例,但却是第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女烈士。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秋瑾

近代史中浙江有哪些名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浙江在近代史中有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这些名人中有我们熟的不能再熟的蒋介石、蒋经国、鲁迅、戴笠、徐志摩等人,同时也有着其他知名度不如以上这些名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有着很大威名的人物。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介绍一下近代史中浙江最为我们所熟知以及我们不太熟悉的一些名人。

蒋鼎文

蒋鼎文此人出生在浙江诸暨,在民国时期是一名威名赫赫的大人物。

蒋鼎文的人生有着很多的身份,比如国民政府军界八大金刚之一、国民政府一级上将等等身份,都无不彰显着他在那个年代极高的地位与权力。

蒋鼎文这些地位与权力的来源主要跟他早期成为黄埔军校的教官有关。

在黄埔军校刚创办的时候,蒋介石还只是国民政府中一个特别权力不是特别大的人物,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根本无法与汪精卫等这些当时的大佬相比。

不过蒋介石原本无足轻重的地位后来却被他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给改变了,他凭借着黄埔学生军们的帮助,很快就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蒋介石获得权势的黄埔学生以及教官们都纷纷因为蒋介石地位权力的巩固而获得了相应的地位提升。

蒋鼎文在这个过程中就因为能力不错、对蒋介石帮助巨大的原因,最后成长为了国民政府军界的大佬。

不过在抗战后期的时候,蒋鼎文经历了一场让他自己都羞愧难堪的大溃败,在极度的羞耻下,他辞去了一切的军务、政务,化身成为了一名商人,一直到内战最末期的时候,蒋鼎文才从他的商人身份上被蒋介石召唤回去,继续为蒋介石效力着。

俞济时

俞济时是黄埔第一期的学生、是74军的首任军长、也是蒋介石后期极为信任的手下之一。

蒋介石是一个很看重关系的人,俞济时之所以能受到他的重用,主要跟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关。

俞济时的叔叔是蒋介石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份关系好到他这个叔叔曾经在蒋介石没有发达的时候,为了蒋介石的哥哥辞去了自己县长的位置。


正因为有着这层关系,蒋介石对俞济时是非常看重的。

在后来俞济时卸掉了自己74军军长的身份以及其他军务而找不到合适位置的时候,蒋介石把他调来了自己的身边,给他在位高权重的侍从室中安排了侍从长的职位,任用他为自己掌管起了机要大权。

从此,俞济时开始在蒋介石的身边为蒋介石处理起了很多机要工作,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真正信任到了极点的宠臣。

不过后来到了台湾后,因为蒋介石要给自己儿子铺路的原因,俞济时才开始坐起了冷板凳。

胡宗南

胡宗南是黄埔第一期的学生,因为胡宗南早期指挥能力实在太强的原因,所以他的仕途晋升在所有黄埔学生中是最为迅猛的。

胡宗南早期的仕途晋升就如同火箭一般,以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速度上升到了极高的位置上。

胡宗南在黄埔学生中有五个第一,这五个第一分别是:

黄埔学生从第一个上升到军长位置的人物。
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在国军阵营中成为军团长的人物。
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在国军中成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人物。
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在抗战中成为战区总司令的人物。
黄埔学生中第一个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物。

早期的胡宗南战绩非常辉煌,但是后期的他不知道是能力有限无法指挥太多军队还是身边间谍影响的原因,所以后期的他打了很多大败仗,由此他被人骂成了草包将军,在台湾甚至有一帮气愤的人想要劝蒋介石把他枪毙了。

鲁迅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的原名叫做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给自己创作所取的一个笔名。

鲁迅的人生很大胆,他骂过很多的人,但是在他所骂的人中,却没有他浙江老乡蒋介石的身影。

曾经有人想请鲁迅用他的原名写一篇文章骂蒋介石,但是被鲁迅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也简单到了极点,那就是不想得罪蒋介石。

鲁迅很清楚地知道着,如果自己骂了蒋介石的话,那国内自己是肯定待不下去的,郭沫若之前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而且自己在国内生活得好好的,每个月还有几百块大洋的工资可以养活家人,如果自己为了一时口快骂了蒋介石,到时不仅要逃出国外,还会失去自己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这是他不骂蒋介石的原因。

所以说这就是浙江近代史中比较知名的几个人物,他们在浙江近代史中的名气并不是最大的,相比于他们来说,蒋介石等人的名气显然要更大一些,不过这些浙江名人我们就不一一说出来了,大家如果有了解的话也可以分享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的***总理,就是浙江人。

可以说***一生的心血全部用在了为人民服务上,他是受联合国最为尊重的中国人,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了表达对***总理的吊念,还特意降了半旗。

我想联合国的这一作为,是对***总理一生的**褒奖与肯定吧。

历史上诗词写的最多的人,南宋的著名诗人陆游也是浙江人。而且这在浙江沈园,陆游和表妹唐婉还上演里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其中陆游那首名垂宇宙的《钗头凤》,就是写在沈园的,写的就是他和唐婉的爱情故事。

三国时期的孙权,孙策,孙坚全部都是浙江人。那时候中国的三足鼎立,孙权掌管的地盘就是东吴,东吴也是当时中国最为富庶的地方,它还是三国中,最后被晋灭掉的一个国家。是魏蜀吴政权存亡最长的一个。

春秋时期的大富豪范蠡是浙江人,他的爱人西施也是浙江人。

现在中国首富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也是浙江人。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儒学大家王阳明也是浙江人。

......。

历史上的浙江人名人,真的是太多了。我们就列举这么多吧。你知道哪些,欢迎补充。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省地理环境优宜,气侯适中平川广野,河流湖泊星罗其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养育了众多文人学士。近代西方文化入侵,太天天国战乱影响,引发无数爱国者忧国忧民意识。从浙江省走出去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走出国门探所救国救民的真理。自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以来,风云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人物浙江省占半壁江山。蔡元培,鲁讯,周作人,李叔同,陈布雷,胡适,徐志摩,竺可桢,苏步青,钱学森,邵飘萍,朱家桦,吴晗,严济滋,陈其美都是有着广泛影响向浙江籍历史人物。蒋介石是浙江奉化溪口镇人,他用人原则的首要标准是浙江人,于是胡宗南,汤恩伯,戴笠,俞济时,毛人风,毛森等浙江籍军人成为揽动乾坤的历史人物。

你能留下一张最美的日落照吗?

回答了!

拍摄日落照片,我认为有多种方法拍摄,可以体现出日落的美丽景像。我们在拍日落时,思路应该宽一点,从普通的环境背景下,去发现拍摄黄昏时日落的美境,也可以根据当时拍摄者所处的环境位置,如,高层建筑,山林,树技,平原,天空,云彩,大海,湖泊,雪山等系列有利的背景因素,寻找**的日落景象进行拍摄。拍摄时间最好是在日落前五分钟左右,是最理想的拍摄时间,并在日落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用三角架固定手机的位置,等待落日前的 **拍摄机会。

下面附几张以前在国内,外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下拍摄的日落照片,供大家点评。

回答完毕。谢谢!


我不懂摄影,但喜欢随手拍。

以下三张日落照,不敢妄称最美,但却最真实、纯朴,均摄于我的家乡。或摄于夕照下的红绿灯路口,或摄于闲适的新昌公园,或摄于恬静的耶溪河畔。

李商隐曾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她,却让我想起了叶帅的一句诗: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南京玄武湖拍于2019年2月5日17点14分。

2019.2.5.春节。

玄武湖公园里,看到照片中的南京紫峰大厦,南京市最高建筑,主峰450米居世界第七。

那年春节时的南京,玄武湖边的垂柳已开始发芽,夕阳余辉透过垂柳,倒影湖中,微妙为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