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活动目标1. 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2. 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3.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一一对应的两种物体的多少。2. 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活动准备玩偶、书、小筐。活动过程1. 小熊请客。2. 小狗小猫排排队。3. 小狗小猫谁多谁少。4. 幼儿操作活动。活动反思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活动目标1. 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2. 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3.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一一对应的两种物体的多少。2. 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活动准备玩偶、书、小筐。活动过程1. 小熊请客。2. 小狗小猫排排队。3. 小狗小猫谁多谁少。4. 幼儿操作活动。活动反思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数学比一比算一算教案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引导他们理解物体属性的分类与比较,培养逻辑思维与数学能力。活动目标:1. 学习按照物体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并比较数量。2. 掌握10以内带量运算。3. 提升判断与比较能力。4. 激发幼儿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5.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活动过程: 一、导入1. “比一比”数学游戏:展示幼儿画册,引导观察图片,提问发现物体不同属性(颜色、活动地点)。2. 分类比较:根据发现的属性(颜色、地点)进行数量记录。二、进一步练习1. 观察比较:分析图片中的性别差异(男、女)、活动(拍球、跳绳)。2. 记录数量: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纸上。三、分组操作1. 实践应用:幼儿分组,运用所学方法比较物体属性,进行数量比较。2. 熟悉掌握:通过实践操作,幼儿熟练运用数学比较与分类技能。

比一比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理解不同属性的划分并进行比较。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同类物体属性的辨别能力与简单的数学运算。活动目标包括两部分:第一,学会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能依据这些属性比较数量;第二,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活动准备包括幼儿画册、不同颜色的笔和记录纸。活动流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观察比较与实际操作。导入环节,通过“比一比”数学游戏,引导幼儿观察画册中的画面,找出物体的不同属性(如颜色、位置等)并进行数量的记录。在观察比较环节,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分类,记录小黄鸭和小灰鸭的数量,然后,根据位置分类,记录水里和岸上鸭子的数量。再通过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另一幅图中男女生、拍球者与跳绳者的数量关系。最后,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比较与记录中。整个活动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和直观观察,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比一比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理解不同属性的划分并进行比较。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同类物体属性的辨别能力与简单的数学运算。活动目标包括两部分:第一,学会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能依据这些属性比较数量;第二,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活动准备包括幼儿画册、不同颜色的笔和记录纸。活动流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观察比较与实际操作。导入环节,通过“比一比”数学游戏,引导幼儿观察画册中的画面,找出物体的不同属性(如颜色、位置等)并进行数量的记录。在观察比较环节,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分类,记录小黄鸭和小灰鸭的数量,然后,根据位置分类,记录水里和岸上鸭子的数量。再通过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另一幅图中男女生、拍球者与跳绳者的数量关系。最后,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比较与记录中。整个活动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和直观观察,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