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中从课文里找四个词,组成一句话,怎么写? 需要帮助 王铭雪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有没有数学或物理很好的文学家

张衡 开普勒 帕斯卡 柯瓦利夫斯卡娅 祖冲之 罗素他们既是数学家又是文学家。

数学的发展史什么人对数学做了什么贡献

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数学发展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的历程,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发展的思想。本文就围绕数学家们的思想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讲述了其数学思想的特点及数学对世界的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谁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数学家?

中国古代有名的数学家:张衡,张爽,刘徽,祖冲之,祖暅,梅文鼎
  张衡:《后汉书》提到,张衡曾写过一部《算罔论》。此书迟到唐代已经失传,以至唐代的章怀太子李贤怀疑张衡没写过这部书,而是因为《灵宪》是网络天地而算之,故称《灵宪算罔论》。从《九章算术·少广》章第二十四题的刘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谓“张衡算”,因此,张衡写过一部数学著作是应该肯定的。从刘徽的这篇注文中可以知道,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他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研究过球的体积,其中还定圆周率值为10的开方,这个值比较粗略,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另外,如果按照钱宝琮对《灵宪》的校勘:“(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分之一,地广二百三十二分之一”,则当时π值等于730/232=3

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答:原题为:清代诗人徐子云: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解:364÷(3分之1+4分之1) =364÷12分之7 =624(人) 答:寺内僧人624人。说明:诗的大意是:寺内有364只碗,如果3个和尚共吃一碗饭,4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刚好够用,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用诗的形式出数学题,这种题称为诗题。数学诗是诗的一种,而诗题不能归于数学诗,诗题应属于数学问题,是数学题的一种文字表叙。 中国古代有大量的诗题流传至今,以上寺庙碗数问题就是一例。古代诗题虽有其趣味性,但在题意的表达上与当代人有一些隔膜。因此在玩此类游戏时,理解题意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