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商业上计算的需要、了解数与数之间的体系、测量土地面积及预测天文观念。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 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不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末尾有时也会产生0

冀教版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 方法 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 复习方法 ,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 数学知识点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

第二十章:平移与旋转包括平移、旋转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图案的设计与欣赏三节。第二十一章:函数包括变量与函数、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函数的应用三节。第二十二章: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识别、三角形的中位线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平面图形的镶嵌七节。第二十三章:分式方程包括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两节。第二十四章:命题与证明包括命题、命题的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八节。第二十五章:一次函数包括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的应用六节。第二十六章:数据的代表值与离散程度包括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和标准差三节。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涵盖了图形计算公式,具体内容如下:一、正方形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表示为:C=4a,S=a×a。二、正方体计算公式: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表示为:V=a×a×a,表面积=棱长×棱长×6,表示为:S表=a×a×6。三、长方形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表示为:C=2(a+b),S=ab。四、长方体计算公式: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长×宽×高,表示为:S=2(ab+ah+bh),V=abh。五、三角形计算公式:面积=底×高÷2,表示为: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六、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面积=底×高,表示为:s=ah。七、梯形计算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表示为:s=(a+b)×h÷2。八、圆形计算公式: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表示为:C=πd=2πr,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表示为:S=πr²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