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我想提笔写作文。

写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是星期六,我一个人在家,睡醒觉来已经8:30了,我立刻跳下床,这时妈妈打来了一个电话,嘱咐了我一番,接这个电话我花了五分钟,我迅速换衣服,刷牙洗脸。然后直奔餐桌吃早饭,我又花了十五分钟,15+5=20(分钟),8:30+20=8:50(分钟)12:00—8:50=3:50(分),还有三小时五十分钟就到中午了,我走回小房时正好9:00整,我忙拿出作业本开始写作业,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9:00+1:00=10:00,12:00—10:00=2(小时),还有两小时!这时我发现没面条了,于是带了30元去新生力商场买面条。 到了商场,我看见有两种面条供我选择,一种是450克,4.5元,一种是400克,是第一种面条的价钱的3分之2,4.5÷3=1.5(元),1.5×2=3(元),我一个人在家吃饭,一点点就够了,于是我选择了第2种面条,还节省了父母的血汗钱,一举两得,我突然又想起来妈妈让我买五个羽毛球,羽毛球两元一个,5×2=10(元),10+3=13(元),30—13=17(元),唉,没办法,本来想剩多点的,现在只能剩这么多了

小学生数学小故事

我记得有个孙子点兵的问题很好玩。题目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题目的意思是:有一堆物品,数目不详。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剩二个,五个五个地去数剩三个,七个七个地去数剩二个。问这堆物品的数目是多少?这道“物不知其数”算题便是世界闻名的“孙子问题”,因其解法早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就被发现了,因此又被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 答案为23+21k(k为正整数) 请自己思考

三年级小学生周记范文【6篇】

【 #三年级# 导语】周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hōu jì,基本意思是用文字记载一个星期以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或身边发生的事、令你感动的人、一件小物品、一处优美的景色等,如同日记。以下是 整理的《三年级小学生周记范文【6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三年级小学生周记范文   今天我们上数学综合实践课,听说这课非常有趣。   上课了,蒋老师一手拿着一只天秤,一手拿着一碗米走进了教室。这一碗米有多少颗呢?这么多,怎么能数得清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中盘旋。忽然,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一种方法:先从碗里数出50颗米,用天秤称出它的克数,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50颗米的质量,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个50颗了,再乘以50就可以算出颗数了。我用这个方法一算,有3000颗。不一会儿,蒋老师公布了答案,果然是3000颗左右。   接下来,蒋老师示范了另一种方法:先称出一克有多少颗米,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用所有米的克数去乘以一克有多少颗,就可以得出一碗米有多少颗了

如何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学生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教师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学生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教师就启发学生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学生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能使学生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