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口诀顺口溜

一年级数学口诀顺口溜:1. 加法口诀: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三加三,等于六,四加四,等于八,五加五,等于十,六加六,等于十二。七加七,等于十四,八加八,等于十六,九加九,等于十八,十加十,等于二十。2. 减法口诀:一减一,等于零,二减二,等于零,三减三,等于零,四减四,等于零,五减五,等于零,六减六,等于零,七减七,等于零,八减八,等于零,九减九,等于零,十减十,等于零。3. 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一年级数学公式是什么?

加数 +加数=和 被减数一减数=差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一减数和一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差=减数另一个加数=和一加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乘法:①求几个几是多少。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③求物体面积、体积。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除法: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的一份。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数学应用题加1减1什么意思

植树问题“加1”(“减1”)法。思维策略:(1)植树的问题,应该注意如果起点和终点都植树,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2)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植树,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3)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树的棵树等于间隔数。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应该看清楚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例题】一条路长72米,在路的一边每隔8米栽1棵松树,从头到尾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松树?思路导航:每隔8米栽一棵树,72里面有9个8,这个9其实就是把72米平均分成了9个间隔,因为从头到尾都要栽树,所以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即9+1=10(棵),也就是棵数比间隔数多1。解:72÷8+1=10(棵)。答:一共可以栽10棵松树。

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要加1,有些要减1,求老师教真相。人工的,全面一点,谢谢

这类的题目一般可以简化看成一条线段均匀分布着n个点(包括两个端点,一个作为起始点,一个作为终止点)。这条线段被分成n-1个间段!! 所以 加1或者减1 关键就是区分 求的是 “点”还是 “间段” , 若已知“间段”求 “点”就 加1; 若已知“点”求 “间段”就 减1。 另外记住三点 1.不算两个端点,线段上还有n-2个点 2.不算起始点,线段上还有n-1个点 3.不算终止点,线段上还有n-1个点 比如植树问题,100米长的路上,每10米种一棵树,共种多少颗? 解: 即思考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能让我们求出的是“点”还是“间段”,很显然本题给出的是间段 ,为10段,故种10+1=11颗树。

一年级数学排队题:什么情况下加1什么情况下减1?

加一的情况是这样子的:比如说小朋友排成一排小明的,前面有三个人,小明的后面有四个人问你,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所以你需要用3+4+1,这个依旧是小明,因为前面三个人,后面三个人都没有,包括小明,所以在计算总人数的时候,要把小明算到里面。减一的情况是这样子的:一排小朋友从前面数小,明排第三个,从后面数小明排第四个问你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种情况需要用3+4-1=6人,因为小明从前面数数了一遍,从后面数又数了一遍,所以3+4里面有两个小明要剪去,其中一个小明那就是六个人了。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做中学,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