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包粽子的叶子是哪两种
1、《说文解字》中,糉字的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而「糉」字右半边有「聚集」的意思,意即粽乃为米之聚集也。
2、粽的历史悠久,在战国时已经出现。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成为在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时必备的食品。
3、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二、包粽子用的是什么叶子
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一般来说,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叶子就是箬竹叶,也叫棕叶,是植物箬竹的叶子,北方则是用芦苇的叶子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