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的氧化数

1970年,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为规范氧化数概念并区别于化合价,对氧化数给予了明确定义。

氧化数又叫氧化值。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式上的电荷数(又称表观电荷),也是元素氧化态的标志。这种电荷数是假设成键的电子全都归属于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0。如白磷(P4)、臭氧(O3)中元素的氧化数均为0。

2.在二元离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和离子的电荷数一致。如CaF2中,Ca的氧化数为+2,F的氧化数为-1;又如NaH中,Na为+1,H为-1。

3.在共价化合物中,将属于两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指定给电负性大的原子后,在两原子上形成的电荷数就是它们的氧化数。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就是原子在化合态时的一种“形式电荷数”。如H2O中,H的氧化数为+1,O的氧化数为-2。

对某些结构未知或比较复杂的化合物,确定元素氧化数遵循以下原则:

(1)因为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故在化合物中,F的氧化数总是-1,电负性次大的O元素一般为-2,最常见的H元素一般为+1;

(2)化合物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元素的氧化数不一定是整数,可以出现分数或小数;

(3)当一种化合物中含有某元素的多个原子,该元素的氧化数可取平均值。

在运用上述规则时,须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 KO2(超氧化钾),因K比O元素的电负性小,故K的氧化数为+1,超氧离子(O2-)中O的氧化数为-1/2;

OF2(二氟化氧),因O的电负性比F元素小,故O的氧化数为+2,F的氧化数为-1;

Na2S4O6(连四硫酸钠),因Na元素电负性最小,O元素电负性最大,故其中各元素的氧化数:Na为+1,O为-2,S为+2.5(实际上,连四硫酸根离子中有2个S的氧化数为0,2个S的氧化数为+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